曹娟
鱼台县实验小学 山东 济宁 2723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但是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老师要加强对读写结合的认识和应用,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动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有效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发展读写能力的载体。其中,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的活动,写作是学生通过文字表达情感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输入活动,写作是输出活动,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输入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输出质量。立足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将它们形象地比作是语文学科的“双翼”。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切实地立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将二者密切地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那么,教师要如何实现读写结合,为语文教学插上“双翼”呢?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首先,读和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提升需要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理解文章,要将文章的含义消化彻底才能进行更好阅读。无论是读还是写是,都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读写会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其次,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就像写作文一样,读书多的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就比较轻松,读书少的学生写作文简直难如登天。由此可见,读对写的作用。光读是不行的,在读书中进行记录,多写才能将内容记得更加牢靠。而且通过写还能让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释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读和写是不能够分开的,就像是弓和箭,缺一不可。没有弓,箭的威力发挥不出来;没有箭,弓就丧失了它的存在意义。读和写也是如此,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注重读写教学,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以读促写提升语文教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读写结合强化阅读写作能力
文章是由语句组成的,句子的练习是读写结合的基础,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句话写的是漓江的水静,一句简单的水静能够描写的如此安逸。教师可以借助这句话让学生进行仿写,“田野的花真香啊,香的让你流连忘返。”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老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去开展写作训练,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亲密无间的朋友,是无法分开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取材,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以生活为源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通过读写结合强化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让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立足单元内容,挖掘读写结合点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立足该套教材的特点,提出了整体教学的建议,要求教师以单元为抓手进行教学活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听说读写模块,而且,这些模块有着相同的主题。同时,每一个单元导语部分还明确地提出了读写要求。所以,在组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单元的高度,挖掘读写结合点。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在导语部分展现了“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凸显了单元主题:父母之爱。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读写要求:感受文本中的场景和细节之初,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材在阅读模块设置了三篇文章:《慈母情深》《父母之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口语交际模块设置了“父母之爱”这一交际要求;在写作模块设置了“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写作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整个单元是以“父母之爱”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尤其,在阅读文本中,作者都利用了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不同的场景,展现了不同的父爱和母爱。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父母之爱。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同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表述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基于此,在组织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入手,将“父母之爱”作为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在通过阅读储备相关素材和写作方法,并联系自身经历,自主表达。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文老师的教学眼光就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之上,而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起,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阅读内容,以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阅读当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课外教学读物,如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有趣的课外读物中,获取到更多丰富的语言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当然,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段落摘抄下来,完成语言积累,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语文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写作,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都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再运用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进行修饰和美化,以此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其综合文化素养的显著提升。
(四)整合课外,优化教学
课外资源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中早已明确要求教师打破教材和课堂限制,挖掘多元的教学资源,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此要求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立足学生们的学习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笔者也在针对性和及时性原则的指导下,多样途径地挖掘课外资源,将其与课内资源结合在一起,或者为学生体验读写结合活动打好基础,或者为学生提升写作效果提供便利。
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老师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开展读写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和写作的交互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重视读写结合教育,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们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促进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让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乾敏.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结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6):27-28.
[2]林丽容.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0):6-7.
[3]顾秀玲.“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究[A].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六)[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2.
[4]李晓明.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科普童话,2020(26):69.
[5]何娟莉.读写结合并蒂花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