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亲情主题”共读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 钱月芳
[导读] 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项目式学习法已经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新颖性教学方法

        钱月芳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312400
        摘要: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项目式学习法已经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新颖性教学方法,既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实现了阅读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更为关注亲子共读的作用,而项目式学习法可以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对于增强亲子共读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对项目式学习在“亲子主题”共读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帮助学生在快乐的亲子共读体验中获得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亲情主题;共读;策略
        阅读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感受知识乐趣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有效的阅读既可以带给学生愉快的阅读享受,还能够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活动,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导向,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此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将项目式学习法应用到亲子阅读活动中,既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尝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整体规划设计,确定共读主题
        从近些年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来看,在阅读教学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阅读流程从“统一性”发展到“主题性”,阅读方式更是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着。而对于低年级来说,选择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亲身体验的阅读主题都可以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在共读的过程中既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又获得知识,则需要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深度研究活动主题。首先,依据教材内容梳理共读主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则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向家长推荐需要亲子共读的书目,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这四篇课文都和亲人有关,它们贯穿着同一个主题——“亲人哺育我成长”。在教材中还有“一起读书吧”专栏,其中有儿歌、绕口令、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阅读题材,这些内容比较符合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能够激活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促进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其次,为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快乐读书吧”栏目,适当地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所以在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将“快乐读书吧”利用起来,立足教材提供的阅读要素,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确保学生能够将这些阅读方法及技巧灵活地应用到课外阅读中。最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题材。好的阅读题材是激活学生兴趣的重要一步,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不要局限于语文教材,而是要引导学生拓展到课外阅读,全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质量。
        二、精心选择项目,丰富阅读体验
        从项目式学习来看,其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合作的方式选择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多种学习方式,实现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所以,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采用“亲情”作为教育主题,以“体验亲情——演绎亲情——表达亲情”为阅读板块,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指定一系列的项目式亲子阅读活动,在带给学生阅读体验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增强学生参与度,体验亲情。项目式亲子共读则需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身份转变为主动探索者的身份,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式学习促进亲情共读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利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能够触发学生自主阅读行为。其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演绎亲情。项目式亲子共读则是引导学生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对亲情的体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表达内心的情感。最后,调动学生能动性,表达亲情。在项目式共读的过程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还能够促使学生亲身实践,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实践能力,实现自身的思想启迪。
        三、拓宽展示途径,增强阅读自信
        从项目式共读活动来看,其主要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发展性变化,将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成为学生阅读成果展示的分享者,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渠道,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首先,评价阅读成果。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作业,将亲子共读任务发布到家长手机中,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录音,并将手机上的录音内容上传,教师给予点评。然后教师在班级活动中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其次,培养阅读习惯。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来看,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打卡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将内容表述给家长,完成打卡任务,学生在完成阅读打卡任务后便可以到教师处换取一定的奖励,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拉近亲子关系。最后,制定阅读计划。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持续的刺激,才能够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产生不断地阅读动力。在学生阅读量增加之后,教师便可以采用新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需要家长参与到学生阅读提升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阅读能力辅助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家长需要实时地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确保学生在阅读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转变为阅读成果,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项目式学习法通过以激活学生兴趣和好奇心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一个个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且贴近生活的学习体验。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既能够通过启发性的学习活动来完成阅读任务,同时还能在阅读过程中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培养亲子之间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共读的作用,借助项目式学习法使得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亲情的滋养。
        参考文献:
        [1]王翠凤.运用项目式学习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探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65-166.
        [2]李莉.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6):47-48.
        [3]毕丽娇.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