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程森达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各个学科中探讨最多的话题

        程森达
        威海市孙家疃小学 邮编:264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各个学科中探讨最多的话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明显提升。这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深度钻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情境,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熏陶,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情境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方法主要为了能够更注重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感以及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能力,将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更加淡化。学生通过参与道德活动能够更通透的认识道德品行,领悟道德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思想。体验式道德与法治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启发与激励中前行,在探索与感悟中思考,能够充分发挥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德育活动中获得充足的体验感、在体验中获得真实情感的感悟、在感悟中获得成长,凸显出德育活动的独特魅力。
        一、情境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营造氛围,培养感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引入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教学目标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进行情境体验过程中,教师在班级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来提起课堂的氛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进行体验时,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能够唤起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言论自由,将情感带入到学习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心理波动来灵活掌握教学,制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接收课堂所学的知识。
        (二)积极体验,激发兴趣
        在素质教育教学的今天,众多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符合该门学科的知识逻辑,更符合小学生的学龄特征和兴趣所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知识不仅仅停留于课本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才是最好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能够学习效果更加突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的内容以及学生兴趣来创设栩栩如生的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共同参与,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课堂中浓郁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情境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收获真实体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教学策略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树立平等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心理压力,让小学情感教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说到情境教学是教师发挥创造力的最好机会,在课堂中创设不同的、独特的、别出心裁的情境能使课堂教学的热度达到至高点。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到一些概念、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很难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讲解,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失去兴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我的家在这里》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在整个家庭中印象最深刻、最令人难忘的一件事,这里包含高兴的、失落的、意外的、遗憾的都可以分享,在课堂上描绘自己的家庭。教师在课堂中看到学生们积极踊跃、精彩纷呈,为了能够让家长也感受孩子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将自己心目中的家庭记忆用文字形式写出来,致父母的一封信。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父母看后可以给予孩子鼓励和奖励,如果有遗憾的学生,那么可以完成他们的心愿。这样,让学生学会发现爱、表达爱、传递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为课堂进行点缀,为学生播放一首《让爱住我家》让学生认真聆听,学生们在如此浓厚的爱意氛围中,脑海里呈现父母平时的教诲、关怀,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能够在浓郁的氛围下专心致志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情感更加深刻,可以让小学生在情感体验当中对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认同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开展实践教学,共同积极参与
        体验式教学活动不仅仅是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单纯地获取体验感,更不是活动实施结束后置之不理,而是在开展完主题活动后,是需要学生进行回忆,记录下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认知以及情感体验进行梳理和完善。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进行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师要求学生记录下体验活动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记录的内容进行自我调整,再以小组划分的形式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分享体验式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思想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扬长避短。教师可以将学生记录下的内容进行包装成册,每个班级装订成一套活动集,统一放置学校阅览室,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阅,从而实现跨班级、跨年级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例如,在学习《我的环保小搭档》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说出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学内容以及结合学生实情来创设实践活动。教师在班级中可以开展“保护地球”、“我是环保守护者”、“低碳出行”、“绿色种植”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参与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了解的环保知识进行分享,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展示出正反两面的角色,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在体验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深刻体会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体验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展示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采取不同的实践活动方案来促进各个工作者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责任与义务,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5):42.
        [2]段恒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法的实施策略[J].求知导刊,2021(14):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