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香
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广东汕尾 516600
摘要:节奏训练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中亚内容,其是培养学生音乐体验、强化音乐认识、展现音乐美感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现状,最后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作用;现状;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节奏训练是培养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节奏训练过程中,课堂氛围比较活泼、生动,充满趣味性,训练方法十分多样化。丰富多样的节奏训练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
其次,节奏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表达力[1]。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和掌握音乐节奏和旋律,领悟到不同乐感背后的情感,从而加强音乐鉴赏能力。
再次,节奏训练能够培养学生乐谱学习和记忆能力。节奏是乐谱的主要组成内容,节奏知识是乐谱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方式,对乐曲、歌曲节奏进行分解和表达,形成个体独特的音乐记忆和印象[2]。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现状
首先,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法进行节奏教学,这与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要求背道而驰。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将节奏训练视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生硬的将歌曲演唱、乐曲演奏、音乐创作隔离开来,对其进行单独教学和训练。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稍显落后,教师课堂训练方法和内容比较单一、枯燥,节奏训练不能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有机结合起来,无形中削弱了节奏训练的教学效果[3]。另外,长期在这种教学思想影响下,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也会慢慢消退,这就会使得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情绪。
第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安排了部分节奏训练内容,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对节奏训练比较感兴趣,上课热情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的关注力也会不断下降。在后面的节奏训练过程中,学生开始脱离教师的主导,进入到自我学习状态,不能跟紧教师的思路和训练节拍。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大,情感比较丰富,自我意识比较强。学生对通俗歌曲、摇滚乐曲表现的更感兴趣,针对他们这个特点,教师的节奏教学内容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总之,教师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开展节奏训练,必然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第三,音乐教师教学理念传统守旧,忽视了音乐知识技能的讲解。在开展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有趣的音乐教学氛围。但是,一些教师在节奏教学方面却持保守态度,担心这方面内容安排过多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节奏训练课堂虽然看起来十分热烈,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意。
最后,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音乐软件和游戏软件应用不足。
在音乐教学领域有不少专业教学软件,例如Sibelius用于配器课程、Cool Edit软件是制作乐曲的辅助工具,这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使用比较多,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却很少使用[4]。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以文字方式展现,例如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介绍、音符时值、节奏型内容等大多采用文字描述方式,学生对这种枯燥的展现方式比较抵触,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在讲授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 Sibelius软件来播放乐曲,同时展现乐谱内容,对其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进行标识,确保音符生动、活泼,这样可以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目前,音乐节奏训练方法可以说有很多的选择,如果同时采用多种节奏训练方法据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音乐节奏训练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这是音乐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达尔克罗兹认为,“每个人都有潜意识的节奏能力,但是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发掘,才能够成为音乐能力”。节奏训练就是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发掘人的潜能,将其诱导出来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利用这种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
(1)鼓声训练。在节奏训练过程中,鼓声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教师用鼓声来控制学生的步伐,如果持续敲鼓学生就不停走动;如果鼓声停下,学生就要保持静止。学生熟悉这个游戏后,教师可以逐渐增大训练难度。在游戏时,学生可以掌握音乐节奏规律,也可以放松精神,体验音乐魅力,加强音乐审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不同击打乐器供学生集中练习,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行选择乐器敲打,在使用乐器过程中总结正确的击打方法。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乐器使用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击打方法。
(2)节奏朗诵练习。古诗词中也蕴含着大量的节奏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音乐节奏练习素材,让节奏练习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儿歌也包含了节奏元素,学生朗读优秀的儿歌作品,感受其中强烈的音乐节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白兔》这首儿歌,将其的节奏划分为:“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样一看节奏十分直观了然,采用这种练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节奏规律和特点,学生熟悉古诗词和儿歌节奏分解之后,教师再要求他们进行小组练习。例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组学生通过拍手来展现古诗词中的节奏,另一组通过舞蹈来表达节奏,还有一组学生则通过说唱来表现。
(3)充分利用模仿教学法。小学生生性好动、渴望表现自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节奏训练,通过组织节奏体验方法,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提高他们对节奏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利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讲解节奏知识,带领学生开展动作模仿。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游戏,对成人、动物动作进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节奏感。例如,在学习“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小兔跳,来加深对四分和八分音符节奏感的认识;通过模仿鸟儿飞翔动作,来深化二、四分音符的节奏认知。
参考文献:
[1] 厉莹.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J].黄河之声,2018,(16): 88-89.
[2] 汪文静.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18(19):230-231.
[3] 刘瑶.浅析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 (52):221-222.
[4] 刘倩羽.小学低年段音乐节奏教学的探究和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1): 58-59.
作者简介:罗美香,籍贯:广东省汕尾市,性别:女, 民族:汉族, 单位信息: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汕尾市,51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