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夏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明秀小学,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思维、了解数学运算、懂得计算运算方法的重要数学学习阶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少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会有数学学习任务重,难以理解消化数学概念知识,难以正确运算数学公式,难以解答数学习题,进而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产生厌学抵触的学习心理,厌烦数学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调整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减弱数学学困生的厌烦情绪,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如何帮助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知识等,都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特别注重的教学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弊端,讨论了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希望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转化学习身份,喜欢学习数学课程,探讨数学学科奥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分析;方法
引言:在学习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就会容易找到学习的途径,发现学习的奥妙,获得不错的学习成绩。然而对于一些学生,难以会正确把握学习方法,找寻恰当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就会降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即出现所谓的“学困生”。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找到学困生的学习原因,及时发现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帮助学生找寻数学学习的奥妙,敢于正视数学学习的问题,探索数学学习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一、找到学生学习难点、制定相应教学方案
仔细探索学困生成绩不高的原因,可以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难点,存在学习疑惑,对课程知识的消化理解程度不高,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不高。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说,学困生存在不少的学习疑惑,难以有效理解消化课程知识,难以掌握课程概念意义。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的特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解决处理学生学习的疑惑,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学习难点,制定相应查缺补漏的教学任务,确定特色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有所应对处理的学生的学习问题[1]。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就可以事先让学生亲手收集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品,制作长方形、正方形的卡片、图片,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对于一些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难以正确解答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际测量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生动的理解长方形的边等概念,由此正确解答习题。
二、创新优化教学思维、调动教学气氛情绪
教学思维是学生学习课程知识,了解课程内容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高度注重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抓紧时代发展步伐,创新优化教育教学思维,尝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转变教师主导的教学重点,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交流,互相探讨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学习疑惑,主动调动数学学习的情绪,帮助学生减弱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课堂,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2]。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就可以创新教学思维,把平行四边形拆分为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和梯形等,让学生感知图形变化的魅力,学习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特点,主动的愿意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特点[3]。
三、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探讨数学习题
不同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知识点,理解程度及消化吸收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学习特点,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数学学习过程,解答数学问题,攻克数学难点,解决数学疑惑,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解答数学学习问题。在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尽量督促学生完成课业任务,实现数学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调动学生克服数学困难的兴趣,学习借鉴不同的学习思考角度,灵活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效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有效摆脱学困生的学习身份。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时,就可以构建学习交流小组,让学生共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于学生理解消化快的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帮助学习理解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还可以组织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抢答小游戏,让学生快速回答3的倍数、4的倍数、12的因数等问题,高效的吸收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轻松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数学概念[4]。
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是学生能否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要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督促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观念,确定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纠正思想不集中的学生,督促学生懂得反复验算,确定验算结果的正确性,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对于特别排斥数学学习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确定学生的学习成就,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渐渐减少抵触排斥的心理,慢慢喜欢数学学科,不断提升数学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5]。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时,就可以在讲解完分数除法后,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验算,检查自己计算的是否有误,确定自己及检查运算的正确性。如若有了错误,应当立即纠正,解答正确的习题。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逆运算的理解,学会验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课程。在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学困生的情况。教师需要合理采用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重新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减少学生的抵触排斥心理,真正喜欢参与数学学习,了解数学学习活动,全面提升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陶玉姗.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方法[J].求知导刊,2020(40):14-15.
[2]赫春晓.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路径[J].家长,2020(27):4+6.
[3]苏能国.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13):73-74.
[4]崔海容.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方法探究[J].新智慧,2020(31):93-94.
[5]戴红英. 创新教学形式,打造共同发展的课堂——关于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