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鞠宪章
[导读] 小学体育教学阶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锻炼喜好

        鞠宪章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八中学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阶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锻炼喜好,加强学生的运动锻炼能力拓展,给小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教师间接锻炼学生的运动锻炼能力、灵敏性,使得小学生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应用花样跳绳运动是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本文探究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花样跳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引言:现如今国家体质健康检测表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佳,且肥胖率明显提升。因此教育部以及体育局制定联合管理的策略,推出阳光体育运动政策,旨在通过体育教学、体育运动锻炼等方式,帮助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过程,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教师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视为基础,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引导,有效把控课程教学时间,推进课程教学计划。花样跳绳作为师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是富有前瞻性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过程中学生的运动锻炼趣味性提升,最终的健身效果会更好。花样跳绳运动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课外运动阶段,也会考虑花样跳绳。针对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分析探讨如下:
        一、跳绳相对于其他运动锻炼项目的优势特点
        (一)锻炼更简单便捷
        跳绳是小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锻炼形式,不仅能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以及身体的灵敏性。跳绳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中,最为简便、协调的运动锻炼形式,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背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1]。小学生在运动锻炼期间,会根据自己的运动锻炼实际情况,探索各种趣味性的体育锻炼活动,跳绳作为简单方便的运动锻炼项目,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有利于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二)促进身体发育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跳绳以及其他适宜的运动锻炼项目支持,小学生的运动器官的发育得到保障,内脏有良好的机能,自我的身体锻炼也因此获得积极影响。以花样跳绳为基础,小学生可以选择的运动锻炼形式更为多样,在详略得当的跳绳锻炼之中,小学生找准自己的运动锻炼节奏,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小学生通过跳绳锻炼,能够将自己身体灵敏度、协调性提升,对后期学习其他复杂的运动锻炼项目也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小学生在体育运动锻炼期间,通过跳绳能提升自我的运动锻炼能力。花样跳绳与单人跳绳有明显的不同,通过集体跳跃的形式,学生在过程中与同伴团结合作,形成一种互助的学习氛围,在运动锻炼阶段将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有效控制,为保障集体利益而放弃自身的利益,这是一种妥协,也是学生有大局观念的一种表现。通过花样跳绳运动,小学生能在集体竞争之中,将自己的群体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共同竞争的方式,学生与他人之间积极互动交流,在集体活动之中的体验感明显增强,学生之间会养成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四)减少体育运动锻炼隐患问题
        小学生在日常的运动锻炼期间,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进行某一项运动锻炼,对于教师来讲,过程中的组织引导有一定的困难性。学生在前期经过学习或训练,对一些运动锻炼项目有疲惫的状态,有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的意识,才能在准备活动中保持各个动作的标准性。小学生忽略安全防范的需要极为普遍,在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将运动损伤的问题有效处理,这样一来不仅能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学生也因此有安全运动锻炼的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锻炼。
        二、花样跳绳与体育课堂教学,应突出的课程教学重点
        少年儿童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有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也能构建良好的运动锻炼状态,能够给自己的骨骼成长发育奠定基础。通过有节奏的调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发育脑细胞,提升大脑的灵敏度。

长期进行跳绳锻炼,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提升身体的灵敏度、灵活性,也是在运动锻炼阶段,完成手脚协调配合的有效方式,跳绳运动更加简单易懂,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容易掌握的运动锻炼形式。在锻炼的过程中学生能保障身体健康,获得心理素质、运动锻炼精神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教学阶段,做好花样跳绳的教学指导,突出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运动锻炼能力。
        (一)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场地
        小学生在跳绳练习的过程中,多数是在操场之中开展的,塑胶跑道跳绳是学生常见的锻炼形式。体育场是不同学段学生运动锻炼的场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在适合的场地之中进行运动锻炼,如果场地的砂砾较多或存在扬尘的现象,教师可以不让学生在这种场地之中锻炼[2]。如果是室内锻炼,最好是选择平滑的水泥地面,避免学生在跳跃的过程中因摔倒而出现身体损伤。在室内教师可以选择有木质地板的区域,或者在水泥地上铺设地毯,确定跳绳锻炼的场地。
        教师在小学生运动锻炼指导阶段,按照体育运动锻炼的需要,要求小学生穿戴适宜的服饰,作出硬性的体育课程教学规范要求,通过便装、运动装的服饰基础,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放松自我,给身体各个部分有效锻炼的机会,最终达成运动锻炼的目标。
        (二)做好运动锻炼准备活动
        花样跳绳以及其他运动锻炼活动,在开展之前,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做好基础准备活动,让学生获得身心充分锻炼的机会,尤其是关节部位如髋关节、踝关节、手肘等部位,做好准备活动能避免身体出现拉伤或脱臼的情形。小学生一起做准备运动,或者教师设置运动锻炼幅度较小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快速进入运动锻炼的状态,能保障体育运动锻炼的整体效率。
        (三)做好花样跳绳锻炼方法指导
        小学生在运动锻炼阶段,对教师的指导有一定的依赖性。运动锻炼是不断提升自我锻炼能力,拓展运动锻炼技术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运动锻炼指导期间,应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分配花样跳绳的锻炼任务极其必要。从简到难的跳绳方式,从单人跳绳开始添加双人跳、三人跳等形式,控制跳绳锻炼的整体难度[3]。在跳绳的过程中,具体的动作也是由慢到快的。最终的跳绳花样难度加大,教师在过程中观察小学生的运动锻炼形式,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创造花样跳绳的方法,通过跳绳锻炼,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跳绳的过程中,小学生要两眼直视前方,调整脚掌落地的方式。要尽量避免全脚掌落地,或者用脚跟落地的方式跳绳。正确的方法是前脚掌先落地,能有效控制身体颤动对脑部、骨骼、内脏等器官带来震动或损伤。在跳跃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节奏感的控制,目的是将内脏器官的损伤降到最低。跳起之后两只手臂的大臂要靠近身体两侧,上臂是水平状态,两肘是向外屈的状态,手腕乏力完成内旋外屈跳跃运动,在起跳的过程中绳子稍微接触地面,对于摇绳子的学生来讲,也是控制发力的有效方式。在花样跳绳的过程中,应用的跳绳锻炼的方式,需要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有效摸索,教师只能进行指导教学,当学生掌握有效的跳绳方法,才能将运动锻炼的目标达成,保障花样跳绳的整体教学水平。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阶段,合理利用运动锻炼项目,能帮助小学生强化运动锻炼能力,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教师在花样跳绳运动锻炼指导阶段,要合理安排跳绳场地,明确具体的体育活动时间,完成正确的跳绳方法的培养,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运动锻炼节奏感不断提升。研究趣味性的跳绳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过程,更好地完成体育运动锻炼目标。
        参考文献:
        []王俊保.花样跳绳在济南市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2016.
        []沈丹艳.探析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009(022):65,67.
        []余雅.浅析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00(006):P.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