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三渡小学,贵州 遵义 563126
摘要:近年来,创新思维在社会上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具体而言,它是指运用多元化的途径突破常规性思维,从独树一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将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自编数学习题、发展创新思维的可行路径,再就自编数学习题的价值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编习题;创新思维;
引言:
法国数学家费尔马曾指出:“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工作学习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具有批判精神,要敢于挑战权威和戒规定律,要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编习题是落实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教学理念的体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编数学习题,使学生探索出一条数学学习的新思路,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显著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
一、自编数学习题、发展创新思维的具体路径
(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编数学习题
自编数学习题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先简后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在教材或练习册已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本书第四章例题一的原题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一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原题中的某些已知量进行改编,从而形成一道新题目,如“李叔叔从A城市乘火车去B城市用了15小时,火车一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B城市有多少千米?”模仿编题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自编数学习题能力的入门阶段,其对于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基础性、简易性和可操作性等意义。
半独立编题是指基于原题的主要条件,通过对已知量的合理改编和对已有条件的适当补充,从而提出新题目的过程[1]。比如,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材中有一道练习题的原题为“班中有20个女生,有23个男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立足于已知量和已有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改已知量和补充相关条件,将原题改为“A服装厂第一季度制作了140套服装,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少制作了20套,问两个季度一共制作了多少套服装?”
而独立编题则是培养小学生自编数学习题能力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小学生能够真正脱离教材和原题进行自主编题,从而充分发挥和发展创新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基于学科知识点和实际应用情况自编数学习题,拓展和延伸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识,发展学生自身的创新性思维。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模仿编题入手,再过渡到半独立编题阶段,最后开展完全独立的编题工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自编开放性数学习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编数学习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选取具有开放性的习题内容和习题形式,在制作习题答案时也应当呈现多样化、多角度的解答思路和解题策略。比如,在引导学生自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这一章的数学习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如“花园里有一个半径为2米的花坛,管理人员需要在花坛上绕上一圈彩带用以装饰。问总共需要多长的彩带装饰该花坛?如果你是其中一位管理人员,你会如何开展测量工作?”针对这类开放性数学习题,学生在制作答案时需要立足于多种多样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新颖且独特的解答思路和解题策略,从而敲定并罗列答案。从学生自主编写出开放性的数学习题开始,到学生立足于多样化的思考角度,提出独特新颖的解答方法,这一过程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从独树一帜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在交流中发展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教材中一个知识点为主题,自主编写一道数学习题[2]。一般而言,小组内各个成员对于编写的数学习题均有不同的想法。而各个小组成员可以在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认识到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学会立足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编写,从而将其他成员科学、合理的想法注入自己的思路中,优化自身的思考,从而得到更为完善的、极具创新性的观点,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探索自编数学习题的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与深化,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开始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路径,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工作贯彻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引导学生自编数学习题来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
传统的数学习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答案唯一,易于导致学生固守思维定式,不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思维[4]。而教师引导学生自编数学习题,不仅是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戒规定律、延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自编数学习题,不仅有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维,还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突破常规的数学思维,立足于新颖、独特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思考题意和创造新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自编数学习题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具体路径引导学生自编习题,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自编习题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断优化与记忆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开拓并且不断转换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们实现了从自主编写简单的题目过渡到自主编写较复杂的习题、从模仿课本与练习册的习题到完全独立地编写创新性习题的转变与进步。在自编数学习题中让学生学会思考与创新,持续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传统课堂中教师输出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单向教学模式要科学、合理且重要得多。
参考文献:
[1]杨小江.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编习题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05).
[2]吕平小,李丽.自编数学习题在学生作业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2009(04).
[3]黄峰.探索自编习题的价值,展现数学学习的乐趣[J].新课程(小学),2017(08).
[4]肖献智,姚向云,周黎.自编自创习题 轻松学数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数学组风采[J].湖南教育(C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