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堂性别平等教育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2期   作者:肖鹏
[导读] 男女平等是指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责任和机会,这是一项基本人权。
        肖鹏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教育局,广东省梅州市514600
        摘要:男女平等是指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责任和机会,这是一项基本人权。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充分保护每个性别的利益和需要。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两性平等的概念必须是不容置疑的。消除性别歧视是保护女性生存权、受教育权和所有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因此,研究和反思农村小学课堂中的性别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性别不平等;现象;研究
        前言:性别平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观念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小学两性平等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讲话,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在农村,由于地理隔离、经济条件不足、传统观念等原因,出现了性别不平等现象,这就要求农村小学结合实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性别平等教育机制,从而消除男女教育的差异,为我国全面实现教育性别平等提供重要保障。
        一.不断开发农村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课程
        农村小学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将两性平等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确保在学校教育中安排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与性别平等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教材中贯穿始终。在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加入性别平等的教育原则。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应该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来思考,尽量保证教学内容符合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防止课程体系过于偏向某一性别。另一方面,性别平等教育问题也应纳入农村小学课程体系,把两性平等的理念融入农村小学的正式课程,确保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有机结合,不断设置相应的学科供农村学生学习制定相应的学习指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保证每门学科的教学体系都有两性平等教育的内容,
        在没有专门的性别平等课程体系之前,农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消除教材中含有性别歧视或对推进两性平等教学进程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将两性平等与各学科教学目标全面融合,并构建更为合格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将两性平等教育的内容开发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逐步融入农村小学的每一个教学实践[1]。
        农村小学应运用国际上倡导的性别绩效研究方法,分析现行教材中的性别不平等因素,并结合这些问题产生的实际原因,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教材设计前,要保证教材开发群体中男女比例相同,同时要进行对性别敏感的教学内容培训。在校本教材的设计中,要融入更加开放的设计机制,确保男女意见和经验的深入交流和分享。
        此外,两性平等的教学机制也应纳入两性平等教材的设计之中。在教材的封面、插图和文本中,要平衡男女人物的数量,尽可能赋予他们更加多样化的社会特征,防止农村小学生对男性或女性的单一刻板印象。


        二.深刻理解两性平等教育的内涵
        由于地区文化环境差异,教育公平性落实差异等因素,在我国很多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性别不平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这不利于学生从小建构健康,适恰的性别观,也不利于我国教育公平性和男女平等国策的落实[2]。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下,农村小学的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都是以男性为主。也就是说,忽视性别的教学观念是建立在女性解放的基础上的,这也导致忽视了男女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很多女生的价值观很难认同。因此,我们只能说,在当前的农村小学中,性别教育的平等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没有触及到性别教育的内涵和本质,许多影响性别教育公平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这也凸显了校园中的性别差异问题。
        无论是以前的传统教育还是现代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男生和女生在发展条件上的差异,也没有正确认识到教育过程中性别不行的造成的严重影响[3]。两性平等教育应面向所有人,不分种族、年龄、地位、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这是衡量他们是否享有权利的标准。平等本身包含着公平的权利和参与资格,不仅要维护人的基本尊严,而且要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男女社会发展模式。在农村教学工作中,男女也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防止教育公平受到社会风气、文化发展方向和政治潮流的影响。也就是说,教育公平是两性平等的重要前提。
        性别公平要求公正,正确认识不同性别的个体差异,强调男女的独特性,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使男女学生实现平等。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应当对自己的个人选择、爱好和行为习惯给予必要的尊重,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公正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
        农村教育管理部门要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活动和教研机会,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教材和教材,使教师的两性平等观念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对农村小学开展两性平等教育活动进行动态监督和管理,增强教师对两性平等重要性的认识。教师也应该能够完全控制两性平等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对男女学生的期望,防止传统观念造成的性别偏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性别的一致性,提高学案分配的合理性。不应因为性别差异而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也是促进两性平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能够结合男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为学生营造多样化、自由开放的校园受教育环境。开展两性平等教育是学生尊重性别差异的主要教学机制。通过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可以保持对他人的应有尊重,以更好的态度与他人交流互动,充分发挥两性平等意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英.浅谈小学性别平等教育[J].中外交流,2018,(20):84-85.
        [2]黄飞. 农村小学课堂性别不平等现象及对策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3):638-639.
        [3]薛娜. 小学英语教学中性别不平等及其对策[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3):596-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