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鸽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 163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课程,对初中生的思想意识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学生对学科知识缺乏深刻理解,未能将课上知识运用于生活。应采取生活化模式,引导学生反思与道德和法律相关的问题,提升自身素质。本文提出四点有关生活化模式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道德与法治;初中
引言:生活化模式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有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只有结合生活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影响力。为改善教学效果,应从多方面创新教学,突出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反思,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做热爱生活,遵纪守法的人。
一、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关注度
对新知识的导入应做到贴合生活,用学生关注且熟悉的事情举例,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互动。新课导入环节,不仅要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更要合理利用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用简单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为后续的互动做铺垫。
比如在教学《交友的智慧》时,讲到网上交友这一版块,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的虚拟性。导入知识时,可以说一说热门的游戏、论坛,并提出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空间,能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接下来,再分享法制节目中的网络诈骗案例,询问学生是否看到过相关的新闻,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见闻,然后再引申出本课的知识。这些生活中的事例比教材内容更生动,许多学生对这类话题有自己的理解,可以很好地参与到互动中,继而对如何正确上网、正确对待网络交友展开深思。因此,要巧妙运用实例优化教学,邀请学生分享生活经历或经验,提高其参与意识,促进教学推进[1]。
二、分析生活问题,促进学生反思
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出现意外或困难,要借助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特殊情况,实现健康发展。现实问题往往能引发学生思考,可以结合教材提出具体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在合作中反思自身言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比如在教学《亲情之爱》时,可以提问:你和家人发生过争吵或不愉快吗?最后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们相互介绍自己的经历,借此机会可以抒发情感、交流经验,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一些学生具有叛逆的性格,与家人的相处并不愉快,听到大家的分享后,学生能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也能学习他人的相处之道,用于改善自己与家人的关系。由此可见对现实问题的交流能帮助学生纠正自身问题,是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教学有关法律的知识时,也可以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哪些行为是道德缺失,使其在思考过程中学会敬畏法律,提高自律性。
三、丰富互动形式,调动学习主动性
生活化的互动能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教学,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学生提问、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围绕知识展开互动。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难免使教学枯燥,而多样的互动能改善课堂氛围,让师生关系得以改善,使学生重视本学科[2]。
比如在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时,可以邀请班干部、课代表轮流发言,说一说自己的职责,自己对美好班级的理解,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动瞬间。这些同学发言后,其他人也能认识到构建美好班级的不易,能意识到身为班级中的一员,自己身上的责任。只有学生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包容才能构建和谐班级,通过安排班干部发言,能有效促进班级团结,让大家在共同相处的日子里相互支持。生活化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因此要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互动,用多样的互动打造活力课堂。
四、布置实践任务,促进道德品质提升
教学的目标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升其道德水平,为此要结合生活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其适应能力。比如教学有关社会秩序的知识时,可以布置寻找生活中秩序的任务,要求利用周末外出的时间观察生活,总结在不同场合应遵守哪些秩序,可以是出行中的秩序,也可以是就医、用餐、购物中的秩序,通过实践性任务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社会是一个大考场,要鼓励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观察社会问题、积累社会经验,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反思自身问题,促进道德水平的提升。许多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和家庭中,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要利用实践任务培养其责任意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生活问题,用道德标准约束自身言行。
结束语
总之,对道德和法治的学习重在理解和感悟,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渗透知识,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学会遵守社会秩序。初中生的思想尚不成熟,且个性鲜明,容易出现逆反情绪,要用生活化语言拉近师生距离,用多样的互动释放学生天性,只有从内心尊重学生,才能避免形式化教学,促使学生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珍.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
[2]黄艳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000(011):P.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