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中心小学441218
摘要: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语文课程的关键环节,而最基本的阅读技能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备条件。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被教师督促的个体,处于语文高学段的学生很多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也更强,此时,要想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语文教师采取更加有效的阅读教学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更加高效的阅读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人们愈加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文章阅读。但是就当前而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本身便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实践。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才可能喜欢上阅读,认识到阅读对于自己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主动的阅读提高自身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严重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一般占据主体地位,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指令一步步完成,很少有独立思考、自主阅读的空间,因而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此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所以在对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会根据考试重点讲解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划分、写作技巧等,却忽略了从语文角度耐心地向学生讲解文章意境、帮助学生进行鉴赏等。
(二)教育重点偏颇,忽视阅读能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将教育重点放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应试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材内容的教学上,并将做试卷和讲试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这样不仅给学生以错误的学习观念,还压缩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久而久之,学生没时间阅读也没兴趣阅读,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主性阅读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内容仅限于教材,阅读范围的狭小导致学生并不能理解超出阅读范围的书籍,更不能对文章的框架进行准确的梳理和概括。在这样一种看不懂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又何谈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高
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小学阶段,阅读篇目种类众多、内容繁杂,像议论文、文言文及诗歌等,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根本提不起对阅读的兴趣,深挖文章的内涵更是无从谈起。再加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诉求不能被及时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一个间接影响培养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原因。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就一定要让小学生学会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注意在课堂当中要以学生为本,把语文阅读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第一,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注重自身的阅读素质培养,然后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意识,拓展语文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且要把语文的阅读学习拓展到现实生活当中,只有在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够有效地培养语文的阅读习惯。
其实对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间接性的阅读教学并不是很适合小学生本身的发展,甚至有时候会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厌倦心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角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其实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不仅仅是指学生在阅读语文文章时的习惯,其实还包括了在语文课堂之前的预习习惯,平常的生活当中读书的习惯,在进行阅读时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等,其实阅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逐渐积累的,能够提高学生的总和阅读思考能力。
(二)利用故事情境教学,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故事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求知欲望,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故事情境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习欲望,从而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深刻教学体验。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悟性也更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倘若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飞速提升。故事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将学生代入课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例如在讲解部编版背景下五年级上册中的“牛郎织女”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先播放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解说视频,让学生通过唯美的视频进入到故事情节中,随后再运用故事情境,让学生进行故事重述亦或是提出相关的疑问,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通过牛郎织女感人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查找并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更加热衷于语文阅读[2]。
(二)重视课外阅读和延伸
当前课内的阅读内容已经很难满足小学生的需要,这便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来进行课外活动的组织,在组织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合理地设置活动的难度,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的相关内容来进行画面的联想,并将画面画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来进行情景剧的编排,还可以根据阅读的需要举办古诗词比赛或者朗读比赛,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点评,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发一些奖品,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和阅读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并且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还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其次,教师需要重视阅读内容的延伸,教师不但需要在教学的时候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应该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作品让学生课下来阅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认识到学生阅读数量的重要性,还必须重视质量的提高,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摘抄和写日记,从而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技巧,这样学生阅读兴趣也会有明显增加,学生阅读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占据主人翁地位,所以教师更应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关于其培养策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十分重要,这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阅读课堂中设置的问题及班级定期举行的阅读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尊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9(12):158.
[2]段淑萍.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9(35):122.
[3]刘云.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22.
[4]王忠敏.浅析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97):55-56.
[5]何永江.谈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3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