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于群
青岛黄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间较长,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稳定的主要是地基问题。因此合理采取基础处理技术就变得至关重要。文章以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为入手点,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提升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迎来了卓越的发展,尤其是兴建了很多的大型水电工程项目,虽然这些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地基的施工条件,加剧了基础施工难度,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整个基础工程面临非常大的结构问题。在未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时,一旦遇到了不良地基的施工条件,就需要结合对现场情况的调查,来选择有效的处理方式。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的技术特点
作为水利水电行业的重要工程之一,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程因其工程规模较大、投资成本偏高、周期性长等特点,加之受到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施工技术影响。当施工地基不稳时,势必会引发较大的滑动,以至于会降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稳定性,缩短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工程施工时地基的建设,如果地基出现渗漏,则会导致地基的间隙不断扩大,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系数,导致工程项目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由于工程施工中会遇到比较特殊的地质因素,也会存在基础沉降的发生。因此,在工程投入施工前必须要对工程的地质条件等进行严格的勘察,详细记录有关数据,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相应施工方案和措施,选择相匹配的施工技术,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水利水电相关工程项目。
2水利水电工程影响因素
首先地基渗漏主要是由于施工地质因素对地基紧密性造成影响,而地基缝隙的出现会增加地基渗漏的风险,特别是在地面有积水的情况下,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地基渗漏问题,从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地基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地质结构对地基局部造成的损害从而导致地基稳定性受到影响。如地质组成为岩石结构面时,会降低地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增加地基滑动、移位风险,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
3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工艺的重要部分。预应力管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后张法预应力管桩2个方面。根据水利水电施工阶段的不同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现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也不断成熟,如预应力管桩沉降阶段,静压法、锤击法、射水法等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预应力管桩施工效率。其中,静压法主要是利用桩机向预应力管桩进行适当力的施加,从而促使预应力管桩降至地层表面以下,而锤击法则是利用撞锤对预应力进行重复的打击,从而促使预应力管桩沉降速度不断上升。
3.2水泥土技术
水泥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水泥土技术应用时首先应依照施工规范将一定比例的水泥、土进行搅拌,在确定其反应至一定强度后进行适当应用。水泥土技术主要用于水利水电地基加固措施,可以为地基长时间的稳固提供保障。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荷载力符合施工要求,水泥土灌浆强度应保持在45cm左右。同时在水泥土技术应用过程中,土密度、土质量、水泥土配比等因素都会影响水泥土技术应用效果,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适当配比,严格控制水泥、土质量。
3.3岩基加固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会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会采用岩基加固处理技术来加固岩基。一般来说,岩基加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隐患威胁,通常岩基加固主要包括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夹)层和河床深槽处理,防止岩基不均匀沉降处理,防止岩基滑动处理。在采用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夹)层和河床深槽处理时,根据宽度大小,可将其挖除到一定深度并清除两侧破碎岩石,然后用混凝土填塞或者浇筑混凝土梁来处理。在防止岩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时,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挖除基坑内的风化破碎岩石、固结灌浆、对坝体进行合理分缝等措施。在防止岩基滑动处理时,施工人员应选择合理的基坑开挖深度和断面形式,设置抗滑齿墙和抗剪键,浇筑重力墩等。
3.4控制性灌浆技术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增加与建设,施工中面临复杂地质条件的情况频繁出现,传统的灌浆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当今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求。因此,人们想到利用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灌浆技术相结合,凭借使用相关的控制技术来提升和改善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防渗性。控制性灌浆技术能够进一步优化对水泥的处理效果,使得水泥的性能越来越稳定,也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防渗效果越来越理想。不仅如此,控制性灌浆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合理的控制灌浆的范围及容量,因此,不但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还能减少工程施工中渗透事故发生的概率。
3.4粉喷桩技术
粉喷桩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粉喷桩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及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粉喷桩位置的确定,为了对桩位误差进行有效的确定,可设置适当的标志。同时桩顶高度的有效设置对施工过程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因此在粉喷桩顶部高程设计过程中,施工人员可将桩底、桩顶之间的高程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并对桩身、导向架、搅拌轴进行垂直检测措施,保证施工准确度,尽可能将粉喷桩倾斜误差降至1%左右。
4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4.1加强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完善的基础施工管理方案。同时依据以往施工管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事先预制基础施工风险管理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全面保证施工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可结合时代的发展,加大先进基础施工工艺、基础施工设备的引入力度,不断优化施工措施,全面提升施工效率。此外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准灰线测量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提供优良的借鉴。
4.2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施工人员是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可根据工程进行情况,定期组织工程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提高其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适应能力,激发基层施工人员的创新思维,促使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质量不断提升。为了保证基础员工培训效果,施工管理人员可适当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依据工程实际需求对水利水电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分析,为施工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便捷的渠道。
结束语
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有粉喷桩技术、水泥土技术、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等。在实际工作中可依据施工设计规范及实际地质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同时施工人员应注意加大施工人员及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从而全面保证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翟守文.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7):47-48.
[2]汤启明.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105.
[3]丁朋涛.浅谈水利工程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