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君
大庆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4
【摘要】目的:研究将核磁影像应用于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摘选2018-2020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分为CT组与MRI组,每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病理T分期符合率以及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结果显示,CT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84.62%,MRI组患者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6.15%,组间差距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MRI组患者病理T分期符合率为96.15%,CT组患者诊断符合率80.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直肠癌患者在不同的分期状态下呈现出的核磁影像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依据。结论:在直肠癌的疾病诊断中,应用核磁影像可以确保临床诊断较高的符合率,为直肠癌患者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磁影像;直肠癌;诊断
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发病概率较高,非常常见。针对直肠癌患者,如果可以进行精确的早期诊断,分期予以判断,将会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有效设计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帮助患者预后,降低死亡概率。文章摘选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分为CT组与MRI组,每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病理T分期符合率以及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摘选2018-2020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分为CT组与MRI组,每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病理T分期符合率以及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其中CT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45-75岁,平均年龄(60.21±1.36)岁;MRI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46-75岁,平均年龄(60.54±1.1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别,可用于研究。
1.2方法
CT组患者实施GE-64排CT检查。检查前向患者介绍注意事项,例如检查前7天不可进行胃肠道相关造影检查,检查前8小时口服甘露醇与葡萄糖溶液。检查当天禁食,检查前1.5小时分次饮用500-1000毫升温水,上机检查后使用500毫升温水灌肠。层厚5毫米,间隔距离5毫米,管电压12kv,管电流300毫安。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耻骨与下缘到膈顶位置。加强扫描时注射35%碘海醇100毫升,速率3毫升每秒。
MRI组患者实施GE3.0T型MRI检查,检查前4小时禁食,上机前进行灌肠与肠道清洁处理,使用GE3.0TMRI诊断仪检查,层厚5毫米,间隔距离5毫米。取仰卧位,确定患者肿瘤位置,进行横断面、冠状面T1W1平扫。常规扫描后加强扫描,注射0.1mmol/kg钆喷酸葡胺注射剂,速度每秒3毫升。
1.3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病理T分期符合率以及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CT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84.62%,MRI组患者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6.15%,组间差距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MRI组患者病理T分期符合率为96.15%,CT组患者诊断符合率80.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直肠癌患者在不同的分期状态下呈现出的核磁影像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依据,详见表1-2。
.png)
3、讨论
由于人们日常饮食的限制,生活压力以及消极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直肠癌的发病概率每年都在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2]。MRI技术,可以呈现出清晰的图像,可以直观展示出患者肿瘤病灶的具体情况,表达出脂肪浸润的状态以及周围组织的形态等等,对直肠癌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3-4]。文章摘选2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分为CT组与MRI组,每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病理T分期符合率以及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显示,CT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84.62%,MRI组患者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6.15%,组间差距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MRI组患者病理T分期符合率为96.15%,CT组患者诊断符合率80.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直肠癌患者在不同的分期状态下呈现出的核磁影像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依据。
在直肠癌的疾病诊断中,应用核磁影像可以确保临床诊断较高的符合率,为直肠癌患者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军仲,王笑,杨阳,王辉,陈节芹.腹部CT、超声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点[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04):609-612.
[2]陶景山,臧晓进,戴益盛,刘斌.肝癌脑转移瘤合并卒中患者CT、核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03):271-273.
[3]罗翰,曹雄彬,刘祥玉,赵增霞,符鹏程.抗结核药物蓄积所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01):7-9.
[4]杜高升.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