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092319881005xxxx
摘要:区域可持续化发展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也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建设城市或者说区域发展时,不是进行一项两项政策就能发展起来的,基于此,本文从层次分析法进行详细阐述,并就其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对其实际的应用进行描述,希望能对区域的环境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用
1、前言
从城市的发展来说,城市从长期是以比较粗放的形式去发展,一切以发展经济优先,但是在发展到一定经济水平,现在更加注重环保。因此很多城市中间的工厂,特别是污染严重的,都往郊区搬迁,或者搬离城市。这个就是传统城市发展往生态城市发展的过程,在现在,生态环境水平都成为了区域发展建设的重要要素。同时,也能了解到在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2、层次分析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层次分析法,概况的说就是一层一层的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层次分析是以结构去进行分析,分为目标层、制约层、要素层、指标层。区域生态质量评价需要涉及到的东西就太广了,比如自然环境和条件,还有就是受到的污染状况还有自然灾害,人为的影响有像是人口的多少、科技、经济、教育这些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交互的。我们都知道生物链是一环套一环的,一点点的改变都让整体会有改变,蝴蝶效应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让原来自然界的的生物的生活空间被隔开了,可能会造成当地或者附近的生物受到生命的威胁,让生命生长变得缓慢,生态系统循环变慢了。另外其他的像是噪声、尾气这些,直接对生活环境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让附近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病,然后让整个生物数量都减少了,尤其是那些珍惜或者要灭绝的物种。基于此,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科学的去分析和评价因素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全面广阔的去解决问题,从而更加综合性的发展区域生态经济[1]。
另外,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人们了解区域的整体情况有着重大的意义。最基本的就是能够直观明了的知道在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情况,有着量化的东西,比如,财政收入,人口数量,平均气温和降水等等。然后就是根据这些量化的事物,去找出与之相关的,并且是有环境质量变化的,及其接近或者根本原因,再根据这些原因去得出解决方案和对策。一一对应的对策可能只能解决一部分,因为还有相关联的,所以需要从大方向去进行全方面发展,要综合发展,不能因为要改善一部分环境,从而停滞教育的发展,将教育的资金用在发展环保上,得不偿失。通过这些政策和对策,再加上宣传,让人们从意识上进行改变,明白环保的意义,实现全面的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2]。
3、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实际应用
在目前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有很多方法,其中层次分析法符合人们思考的方向,并且全面而且有逻辑性,方法运用的也相对成熟,因此笔者从以下几点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实际应用:
3.1根据实况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以一个市的情况为例子,首先要确认进行质量评价的目的,选出相关性大的生态质量评价因子。比如要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这就是目标,也就是目标层,然后在制约层这一因素中,主要就从自然环境、灾害还有环境污染以及社会经济这几个方面去筛选相关的影响因素。在要素层中,就可以将上面几个制约因素细分,像是自然环境,主要就是气候、水文、土地生物等,灾害一般就是地质、气象、以及趋势性的灾害。环境则是水、大气、土地还有农业污染。社会可以分为人口、经济、教育、科技、福利等等。最下面的指标就都是量化的事物了。
简单举个例子,气候就有年均气温、年降水量等,农业污染则可以分为化肥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以及农膜使用强度。这些层次模型的建立,都是要科学而且有根据的去进行筛选,不是瞎选几个就行,而且还要能简单操作,而不是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超出现在的技术水平的[3]。
3.2根据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
相比层次结构,判断矩阵是在每一层次上,逐一的水层次因子进行比较,以标准的量化后,然后以矩阵的形式,进行数据化的分析。在进行的规定的标度是在多个因子还有多个目标的评价,在对这些个因子彼此之间的重要度量进行评价。这个需要让专家进行填写和分析,而且是专家各自进行,不形成一致的意见。还有就是专家在填写时,也最好进行一下排序,简单的就行。排序也是为了减少错误或者误差,从而造成一些错误的结论,当然最终是为了能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和检验[4]。
3.3进行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并进行检验
层次单排序实际上是计算单个目标的判断矩阵的权重,即根据专家填充的判断矩阵,计算出某一因素所在层次上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的权重。一致性检验是检验由专家填充的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当一致性指标小于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将判断矩阵表反馈给专家重新填写,直到一致性指标达到标准。层次总排序是利用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来计算各层的综合权重。当然,就像分层单排序一样,对分层总排序的结果也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当一致性指数小于0.1时,认为分层总排序的计算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3.4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结论,进行评价
最后,根据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值和各评价因素的无量纲值,对评价结果进行加权计算。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此外,环境污染总体上呈现改善趋势,灾害对总体水平的影响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每个人都知道,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我们依赖着自然,同时也在与自然相互影响。环保是一直存在,但人们对环保的认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无法明确的知道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进行环境改善时,不能马上有所体现改善。这样无法直接量化的影响,导致无法去追根溯源,因此不能通过人类的活动去进行治理环境污染。人类在确认了原因的情况下,去采取一些措施,而且是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上进行,从而去减少环境的破坏,最终达到环境平衡或者保护管理的目的。并且还有可能去提高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或者环境美化水平,就和植树会让空气更好一些类似的程度。最后在进行环境治理,比如处理污水的时候,减少成本,以相对更少的成本去最大化的改善环境。
4、结束语
层次分析法只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方法,类似综合指数法,聚类分析法,这些主要以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只是达到目的一个途径,最终我们想要做到的就是能保护环境,将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在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科学的去建立模型或者指标才是能达到分析的目的,不然就算操作简单,也会直接偏离方向。因此将层次分析法如何更加简明和实用的操作,也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曹长军,黄云. 层次分析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9,035(011):3344-3345,3415.
[2]姚建. 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重庆环境科学,2019,20(002):11-14.
[3]姚建. 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重庆环境科学.
[4]倪永明.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D]. 西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