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路径思考
高健华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监督,是纪检机关的一项重要的职责。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纪委对同级党委进行日常监督的工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纪委监督同级党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关键词:纪委监督;同级党委;路径;思考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要“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委员、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应当自觉接受上级党委领导和工作监督,并接受上级和同级纪律检查机关监督”。《党内监督条例》还规定,纪委加强对同级党委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发现同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的问题,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
1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同级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不敢监督。纪委的领导体制是同时接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领导,对于监督同级党委主要领导同志,多数纪委和纪委主要领导心存畏惧。其中,有两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最为常见:有的是习惯性维护领导权威,唯上不唯实,只管执行不问对错;有的则是考虑个人得失,害怕在工作上得罪领导,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二是对同级党委委员不想监督。纪委主要领导与同级党委委员,基本同属班子成员,各自分管业务工作,共同执行班子的决策部署。对同级党委委员不想监督体现在两个方面:有的错误的认为这是维护班子的团结,避免不和谐的声音;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
三是对同级党委不会监督。尽管党内法规都提出了要加强对同级党委监督的要求,但诸如具体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等内容叙述较少,这就导致在工作中缺少成熟的方法指导。同时有的纪委主要领导同志对其它专业知识掌握不专不精,一知半解,甚至是隔行隔山,对专业知识较强的业务缺乏敏感性,很难做到及时精准监督,久而久之,不仅个人工作积极性受挫,纪委监督执纪的威慑也会降低。
2加强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路径
一是深入推进纪检体制改革。当前,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缺乏力度和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纪检体制不够顺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其巨大的智慧不断深化改革,巨大的效果有目共睹,但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痼疾。持续深化“三转”,明确纪委的专责和主业,划定“责任田”,坚决避免“监督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三变”怪圈。将纪检干部的使用与考核等权重系数上级纪委倾斜,让纪检干部轻松上阵,心无所虑,条件成熟的可以推行派驻纪检组。落实纪委书记报告制度,纪委书记定期向上级纪委或纪委书记报告履职情况,重要情况可以随时报告。
二是加强对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情况的的监督。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落实民主集中制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促进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纪委要围绕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偏导正、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暗箱操作失去空间,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一是严格落实“三个坚持”。需要党委会研究决策事项,坚持党委集体研究决策,避免以党委书记意见代替党委意见;需要党委会前置研究的重大事项,坚持充分落实党委意图,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的党委委员,要严格执行党委会的决议;需要董事会、经理层决策事项,坚持党委把关不决策,支持董事会、经理层有效发挥作用。二是严格坚持“四个把关”。
要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把好政治关;从发展战略上把好方向关;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等党纪企规国法上把好廉洁关;从法律制度上把好合规关。三是精准坚守“四个不上会”。决策条件出现重大变化的不上会;临时动议的不上会;论证不充分的不上会;意见分歧较大的不上会。
三是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关键少数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岗位赋予其掌握了绝对的权力或资源。“一把手”个人的性格、习惯、品行、学识、喜好都容易影响下属甚至是一个单位,如其个人有良好的自律自控能力,尚不至于出事,但如果个人有不好的习惯又缺乏自律则极易出事,而且往往会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跑偏的火车头带着整辆火车“出轨”。纪委的监督就像方向盘,及时的纠偏导正,挽救的也将不止一个人,避免出现塌方式的腐败。掌握资金、市场、资源的同级班子成员,同样需要加强监督的关键少数,他们在一个专业、领域或地域里有绝对的建议权,这种建议权往往就是决定权,如果上下其手搞腐败,其隐藏性和欺骗性短时间内很难被发现,最终形成“窝案”,这就需要纪检干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四是加强对重要事项的监督。纪委的监督重点是要见人见事,既要抓关键少数,也要抓重要事项。首先要加强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政治纪律是打头的、管总的,是党的多有纪律的基础。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必须始终把政治纪律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守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做到政治上绝对可靠、思想上绝对忠诚、行动上绝对紧跟,纪委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处置,让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成为常态,及时给领导干部的思想清淤除尘,矫正“三观”。其次要加强对党建主体责任的监督。加强党的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一方面要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协助党委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监督党委主动担负起管党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再次要加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选人用人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导向,事关当下,更关乎长远,从酝酿、考察、选用到考核,纪委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保障公平公开,党委选人用人要及时征求纪委的意见,纪委要给出公正客观的审核意见,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最后要加强对巡视巡察整改工作的监督。发现问题不整改比不发现问题的性质更恶劣,纪委监督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是一项创举,目的是要盯着不放,一改到底,纪委要用好问责武器,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以“外在压力”倒逼被巡视巡察党组织将整改抓到位、抓到底,以“监督常在”促进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
五是打铁必须自身硬。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必须自身硬,纪委加强对同级党委的监督,纪检干部是关键。要持续加强纪检干部素质与能力建设,在大力提升政治素质、斗争精神和业务能力上精准发力。首先做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质过硬的坚定战士。忠诚干净担当是习总书记赋予纪检干部的必备素质,忠诚是政治品格,纪检干部忠诚于党、忠于党纪国法是初心使命,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身体力行,永葆忠诚;干净是立身之本,作为纪律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只有自身干净,才能理直气壮监督他人。要带头做表率,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行服众、以己率众,树威信,立榜样,坚决不以案谋私、滥用职权,做善于监督善于被监督者,坚决防治“灯下黑”;担当是职责所在,组织赋予的纪检权力是正风肃纪、维护发展生态的有力武器,纪检干部有多大担当精神,这个武器就有多大威力。有担当就需要聚焦中心工作,突出主责主业,做到创新专职监督见成效必担当、维护发展生态必担当、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形成震慑必担当。其次要做敢于善于斗争、斗争品质过硬的钢铁卫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高素质专业化纪检干部队伍的鲜明品质,是忠诚担当、守责尽责的内在要求每名纪检干部要在正风肃纪反腐第一线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锤炼斗争品质,维护公平正义。面对大是大非必须立场坚定,面对矛盾问题必须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困难必须挺身而出,面对失误错误必须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必须坚决抵制。再次要做会监督、工作品质过硬的热血尖兵。品质优秀、本领高强、业务过硬是纪检干部工作品质过硬的必然要求,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锻造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立学为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拓宽学习领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以更高的标准对待学习,夯实理论功底,提升政策水平,强化业务能力,创新工作才会游刃有余。
结语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是党内法规赋予纪委的重要职责。尽管当前在领导体制及相关制度授权和政策支持层面使得纪委在监督同级党委中还存在监督执行困难、监督力度不够和监督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已经为为创新监督体制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实践的深入,坚信能够更好的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