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引调水模式下金坛城区及周边区域水质变化情况研究
        张丝苇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4
        摘要:引调水工程能够引进清洁水源,增加水环境容量,进而为提升水质,改善水环境制造有利条件。针对长三角重要城市——常州市金坛区,根据其周边来水条件,拟定两种引调水模式对城区水质进行改善。
        采用太湖流域模型,对两种引调水模式下金坛城区及其下游——长荡湖周边河道水量水质进行模拟,分析引调水对城区水质改善效果及对长荡湖影响。
        关键词:引调水;水质;金坛城区;长荡湖
        0 前言
        常州市金坛区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上海和南京两大都市圈交汇融合处,处于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等重大战略的辐射区域。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发展理念均对金坛区水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金坛区控源截污工作日见成效,但城区仍存在水质差、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问题;长荡湖作为省管湖泊,近年考核均未达标,距离金坛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生态旅游休闲地、宜居宜业幸福城”的城市发展定位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太湖流域骨干引排河道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即将实施完成。该工程是流域洪水北排长江的骨干工程之一,也是流域主要引水河道。该工程的实施,将增加金坛北引长江水的通道,改变了金坛区整体水情、工情。因此,考虑因势利导,通过引水调流增加区域清洁水资源,增加水体水环境容量,改善区域水质,是十分有意义的。
        1 研究区域概况
        1.1区位概况
        金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西枕茅山与镇江句容市为界,东与常州武进区相连,南与溧阳市接壤,东南与无锡宜兴市,西北及东北分别与镇江丹徒区和丹阳市毗邻。研究区域为金坛区内新丹金溧漕河以东区域——范围东至武进界,南至溧阳界,西至丹金溧漕河,北至丹阳界,总面积410.65km2。核心研究区域为金坛城区及长荡湖周边。
        1.2水系概况
        金坛区水系以丹金溧漕河为中轴;中轴以西,为丘陵山区和低洼圩区,主要有通济河、薛埠河等东西向骨干河道连通中轴;中轴以东,为高岗平原区,主要有七大港连通长荡湖,以及尧塘河、湟里河、北干河、中干河等东西向骨干河道,连通中轴与下游滆湖。
        新丹金溧漕河以东区域,北面为金坛城区,南面为长荡湖。金坛城区水系北以大柘荡为界,西以丹金溧漕河为界,东以尧塘河、下塘河、钱资东河接新孟河,南通过新建河、方洛港与长荡湖相连,形成一个城区水系互连互通的河网格局。
        长荡湖又名洮湖,湖泊面积约88.97km²。分跨金坛、溧阳两市,其中属于金坛区境内的水域面积约占90%,位于金坛区东南部分,北通过方洛港、新建河接金坛区城区,西通过新河港、大浦港、白石港、仁和港、庄阳港、后渎港等入湖河道与丹金溧漕河相连,东通过湟里河、北干河、中干河流出,与新孟河、下游滆湖连通。
.png)
        图1 研究区域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太湖流域模型对研究区域进行水量水质耦合计算。太湖流域模型已应用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等重大规划的水利计算,目前已较为成熟。在太湖流域模型集成的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收集金坛城区及周边区域河道、地形资料,对研究区域进行局部细化并构建金坛城区及其周边河网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计算水文年型采用2000年流域平水年型,可充分代表多年平均状态。采用2000年金坛站、王母观站实测水位对金坛城区水位进行率定,采用2018年城区河道代表站点实测污染物指标浓度对水质进行率定,率定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接近。
        3 调水引流方案研究
        3.1水源分析
        金坛区水系整体呈“西蓄、北引、南排、东泄”的引排格局;汛期金坛区主要来水为西部山区降雨径流及丹金溧漕河;非汛期,丹金溧漕河为金坛区主要来水水源。
        研究区域现有主要来水水源——丹金溧漕河水量、水质不稳定。丹金溧漕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0.0m3/s,水流复杂,存在往复流动。近年丹金溧漕河整体水质呈Ⅲ-Ⅴ类,主要超标因子NH3-N和TP;超标主要集中在城区段。
                新孟河开通实施后,金坛新增引长江水通道。根据《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2000年平水年型下,新孟河全年总引水量35.13亿m3,8~9月为连续引水期,引水量12.64亿m3,新孟河通水后全年平均流量123m3/s。新孟河引江口门处近年整体水质较优,NH3-N和TP均优于Ⅱ类。
        总体而言,丹金溧漕河作为原有水源,其水量、水质较优时,可采取优化调度的方式加大其入城水量;而丹金溧漕河水量较小、水质较差时,可采取东引优质水资源入城区的方式,增加城区水环境容量。
        3.2引调水模式
        根据来水水源,分为两种引调水模式。一,北引模式:石桥枢纽南排10m3/s、控制龙山枢纽开度,增大丹金溧漕河入城水量。二,东引模式:通过石桥枢纽向北引水,拉动城区东部优质水资源通过钱资东河、尧塘河进入城区。两种引水模式均需配合局部闸泵调度,分片细化实施。
.png)
        图2 两种引调水模式
        以城区主要河道——新、老丹金溧漕河、尧塘河、下塘河、钱资东河、金花河以及长荡湖七大入湖港口水质,判断调水方案前后城区及长荡湖周边水质变化情况。计算方案如下:
        表1 计算方案设计列表
        
    
        
            | 方案名称 | 主要组合内容 | 研究目的 | 
        
            | 新孟河工程实施情况 | 调度情况 | 边界条件 | 
        
            | 一 | 通水 | 无调度,天然流态 | 全年平均 | 模拟新孟河通水后,研究区域天然流态下水流及水质,主要从丹金溧漕河来水 | 
        
            | 二 | 通水 | 北引模式 | 全年平均 | 与方案一相比,模拟北引方案下水流情况及水质变化 | 
        
            | 三 | 通水 | 东引模式 | 全年平均 | 与方案二相比,模拟东引方案下水流情况及水质变化 | 
    
        4 结果与分析
        4.1城区河道水质分析
        采用引调水方案后,城区河道水环境容量增加,水质明显改善。方案二较天然流态下,NH3-N浓度下降约37%,TP浓度下降约20%;方案三较天然流态下,NH3-N浓度下降约59%,TP浓度下降约58%,较方案二效果更好。这也佐证了,调水引流工程可以增加平原河网水体水环境容量,改善河湖水环境,是水环境综合治理中一项非常必要的措施。
        表2 调水引流前后城区河道水质变化情况
      
    
        
            | 方案 | 小柘荡河 | 老丹金溧漕河 | 城西中心河 | 薛庄河 | 尧塘河 | 金花河 | 下塘河 | 电胜河 | 钱资东河 | 差值 | 
        
            | NH3-N | 一 | 2.850 | 1.224 | 1.979 | 1.806 | 1.218 | 1.581 | 1.642 | 1.670 | 1.358 |   | 
        
            | 二 | 0.945 | 0.940 | 0.949 | 1.085 | 1.068 | 1.050 | 1.023 | 0.966 | 1.009 | -37% | 
        
            | 三 | 0.604 | 0.607 | 0.801 | 0.635 | 0.587 | 0.621 | 0.594 | 0.616 | 0.542 | -59% | 
        
            | TP | 一 | 1.182 | 0.302 | 0.622 | 0.607 | 0.288 | 0.365 | 0.367 | 0.439 | 0.448 |   | 
        
            | 二 | 0.308 | 0.299 | 0.33 | 0.393 | 0.377 | 0.365 | 0.342 | 0.311 | 0.354 | -20% | 
        
            | 三 | 0.162 | 0.155 | 0.255 | 0.197 | 0.164 | 0.2 | 0.187 | 0.2 | 0.144 | -58% | 
    
        4.2长荡湖周边河道水质分析
        引调水方案实施后,长荡湖入湖河道承接上游已经流经城区的丹金溧漕河来水,水质受一定影响。方案二由于引进水源丹金溧漕河水质在Ⅲ~Ⅴ类,并未给城区带来更多清洁水源,入湖河道水质变差。较天然流态下,方案二入湖河道水质NH3-N浓度上升约11%,TP浓度上升约17%。方案三较方案二,实际效果为城区引入更多清洁水资源,且流程长,经过长距离的消减、涵养,入湖河道水质有所提升。与无引调水的天然流态相比,方案三入湖河道NH3-N浓度下降约8%,TP浓度下降约5%。建议城区进一步加强控源截污治理,并尽快实施长荡湖入库前置库等生态措施,削减引调水可能对长荡湖带来的不利影响。
        表3 调水引流前后长荡湖周边河道水质变化情况
      
    
        
            | 方案 | 新河港 | 大浦港 | 白石港 | 仁和港 | 城头中河 | 儒林中河 | 北干河 | 湟里河 | 方洛港 | 差值 | 
        
            | NH3-N | 一 | 0.979 | 0.911 | 0.862 | 0.834 | 0.803 | 0.997 | 0.872 | 0.885 | 1.031 |   | 
        
            | 二 | 1.051 | 1.030 | 1.013 | 1.015 | 1.003 | 0.981 | 0.893 | 0.904 | 1.109 | +11% | 
        
            | 三 | 0.846 | 0.805 | 0.771 | 0.740 | 0.715 | 0.963 | 0.848 | 0.861 | 1.001 | -8% | 
        
            | TP | 一 | 0.289 | 0.268 | 0.256 | 0.258 | 0.243 | 0.349 | 0.231 | 0.240 | 0.301 |   | 
        
            | 二 | 0.322 | 0.326 | 0.334 | 0.356 | 0.352 | 0.321 | 0.241 | 0.249 | 0.331 | +17% | 
        
            | 三 | 0.271 | 0.257 | 0.248 | 0.245 | 0.234 | 0.326 | 0.223 | 0.232 | 0.264 | -5% | 
    
        5 结论与展望
        (1)引调水工程能够增加水流流程,增加水环境容量,进而为提升金坛城区水质,改善水环境制造有利条件。但是上游城区水质对长荡湖有影响,为了消减引调水对入湖水质影响,建议城区进一步加强控源截污治理,并尽快实施长荡湖入库前置库等生态措施。
        (2)金坛城区引水调度方案,应在服从流域防洪、水资源调度的前提下进行实施。具体实际引水时,应根据城区上下游实际水位、水质条件选择适宜的引调水模式。
        (3)水环境治理中,控源截污永远是关键,调水引流、生态修复只是增加水环境容量的补充手段;但调水引流为控源截污赢得了时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昌军,张卫飞.平原河网区城市引水工程水质改善预测研究[J].人民长江,2012.
        [2]朱勇.调水引流工程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效果研究--以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为例[J].人民珠江,2014(4期):37-40.
        [3]徐小龙,姚锁洪,蒋建君.金坛市多部门联合整治水环境的实践[J].中国水利,2012(10):64-65+67.
        [4]费国松,胡尊乐.太湖流域湖西区水量调度与水环境改善试验研究[J].江苏水利,2015(07):48-50+52.
        [5]闫红飞.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对滆湖水量水质影响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5,046(004):35-38.
        [6]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上海: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
        [7]于珊,李一平,程一鑫,等.调水引流工程对平原河网水动力调控的效果[J].湖泊科学,33(2):462.
        [8]陈庆江,丁瑞,赵海.平原河网区活水畅流对水动力和水质的改善效果[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0,v.40(0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