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迪华 王家进
浙江树人大学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指导方针,在当前的院校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党和国家的引领,落实好思政教育建设,因此文章便是建立在建筑设计教学的角度,融合思政教育的相关理念。阐述了当前院校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现状,分析了思政理念与建筑设计专业融合的优势。并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体系,几个角度落实优化策略探讨,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为当前的建筑设计教学提供创新依据,同时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建立在立德树人原则的基础上,各个专业的教学体系都需要与党和国家提倡的先进理念融合,与此同时,思政教学也成为当前培养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结合起来,综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仅是提升当前院校教学改革力度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增强人才发展素质为目的落实到教学改革实践,更是现阶段为了迎合三全育人理念打造的综合教育体系。
一、教育机构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现状
综合当前不同院校的课程思政开展情况来讲,还存在着部分问题。
(一)融入形式较为单一
结合我国当前的教学体系改革情况来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了各个院校,全面落实课程改革创新的主要目的,但是综合整体大环境来讲,我国当前的课程思政体系还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这导致部分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与原有的专业教学体系之间依旧存在壁垒,二者之间的渗透过于生硬,专业课教育和思政课程之间的互动性较低,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率下降。
(二)跨知识体系教学力度不强
跨知识体系教学是当前课程思政开展的主要方式,主要指的是建立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思政理念融合其中,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从思政教学理念中寻找与专业学科有关联的资料和信息,这是一种跨知识体系的融合和发展。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在知识教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力度不强,综合能力较差,无法实现跨知识体系教学,导致思政课程的开展存在形式化现象[1]。
(三)实践平台构建不够完善
课程思政的开展往往是以立德树人为原则,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实践能力为根本打造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因此在传统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建立在本专业未来发展需求的角度制定实践活动,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将思政理念应用到与专业相关的创新中去,但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院校在构建校企协作实践平台的过程中,企业发挥的引导力量不够充分,大量的岗位资源无法得到利用,不仅难以为学生传播正确的岗位知识以及综合实践技能,也会导致思政理念的融合浮于表面,未能落实到实践中去。
二、建筑设计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
当前建筑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角度进行规划的,综合来讲建筑设计涉及到了建筑空间设计以及建筑实体研究这两个方面。与人们的日常居住以及生产生活有直接的影响,要求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规范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秉承职业道德、技术水平、职责意识、审美意识、人文理念等多种意识体系,这样打造出来的作品才更符合现代化的生产生活需求[2]。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必须利用当前的现代化社会理念以及领域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育,这其中思政教育能够提升人才的职业道德以及基础素养,是当前各个专业人员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意识形态引导途径。
因此建筑设计教学和思政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为人员的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前提条件,也可以满足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可以为整体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建筑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来看,建筑设计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学科教育以及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打造的,具有较强的专业类显性特点,而思政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以及主观性,同时建立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基础上,当前思政理念和专业教学体系相融合,必须要以专业课程为依据,并且能够从专业知识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来打造新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思政理念的潜移默化渗透,打造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综合当前的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落实思政理念的融合。
(一)落实好建筑设计教学目标的规划
建筑设计教学强调培养人员的基础技能和水平,落实好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以及意识形态的引导,而思政教育能够实现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二者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因此当前的建筑设计教学规划目标必须要以以学生为本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强化知识体系之间的交互性以及跨知识教育为路径,增强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落实好思想意识培训,打造知行合一、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学生。并且以此为目标,落实好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建筑设计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优化
2.1打造立体化的教学平台
结合实践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来讲,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规划的过程中,要将实践平台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要进一步挖掘实践项目中的思政融入要点,并且合理的制定引导性教学内容。例如在实践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借助当前的优秀典型人物作为要素来实现学生兴趣的引导,比如针对古建筑进行研究,可以借助我国古代典型人物作为主要元素进行分析,比如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曲阜建筑体系,不仅具备极强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更是当前思政体系的源头。
2.2构建校园文化环境
在当下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历练,因此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将思政理念融合到教学体系中,还需要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这也是融合性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院校可以结合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体系,打造校内的红色文化基地,将其作为传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而红色文化基地的整体建构可以交由学生进行组织规划,例如结合学生学习到的理论思想,针对基地的硬件设施以及室内元素进行设计,要分析如何调整室内设计方案,能够凸显中国红色思想,凸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3]。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打造一个思政传承的集合体,也可以将其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实践项目。从而达成传播思政理念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双重目的。
(三)落实融合性教学方法的优化
3.1强调实事求是
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要秉承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和个性,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实践项目的开展,必须要迎合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知,同时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政治元素。首先可以实现纵向知识的分析,从立体化角度进行价值观念的融合。例如当前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往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这种需求也要结合不同的群体进行对象分析,而因人而异和因地制宜理念正是当前思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社会客观发展规律构建的发展体系,因此在制定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本身的个性,也要遵循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规律,这样从中提炼思想体系,并且将其作为主题开展教学,能够实现知识闭环,满足学生思政理念提升的需求。
3.2强化知识体系的协调处理质量
在实际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专业课程作为载体,利用课堂教学来实现思政理念的融合,在为学生传授基础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将典型的社会案例以及政治元素融入其中,结合当前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以及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进行理念体系的分析,建立在社会节能理念、环保理念以及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方向和党政要求。这能为当前学生进行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方向,促使设计体系以及思想认知,逐步向社会发展方向推进,以满足社会以及国家发展要求进行专业技能的优化和创新。
3.3实现价值观念指导
正确方法往往是具有多样性特点的,因此在落实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进行针对性指导,这种指导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旋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根本要素,同时指导的方向和内容也要建立在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结合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理念、建筑发展规律、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角度进行解析[4]。让学生逐步形成爱岗敬业、勤于奋斗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接受思政理念,并且将其融合到自身的发展中去。
(四)打造全方位的改革管理体系
改革管理体系的创新是为当前的建筑设计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构建完善环境的重要保障,原有的院校管理模式往往采用教条化以及制度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整体的教学环境较为刻板,缺乏活力和生机,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必须要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制度进行约束,也需要通过理念和创新实现氛围建设。
4.1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
以人为本不仅是当前现代化教学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体系中的核心思想[5],因此在高校落实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强调在教学管理中人的重要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来协调师生关系,落实好教学主体的价值转移,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创新能力,这样才可以为后续的融合性教育实践开展奠定基础。
4.2通过制度提升课程思政平台建设的消息
结合建筑设计专业落实好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就必须要满足建筑类教学的实际规范,因此制度体系的存在,能够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可以构建工作室制度,将其作为小班授课以及针对性授课的主要媒介[6],结合大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开展项目实践,利用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要秉承先进的思想体系,在实践期间立足于思想建设和文化传承,结合社会建筑领域的发展规律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满足当前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也能够实现思政理念的传承。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建立在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以及全课程育人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其中,打造协同教育的效应,能够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同时可以提升教学体系改革力度。在当前建筑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平台,通过实践和创新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理论融合力度,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和管理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优化,这样才可以让建筑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妍,王锡琴,黄进.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39-41.
[2]黄琪,周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济光学院建筑初步(一)为例[J].华中建筑,2020,38(09):142-145.
[3]孙晓琳,谈向东.建筑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学园,2020,13(24):27-28.
[4]尹春然.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建筑设计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113-114.
[5]陈思月,钟飞凤.《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农家参谋,2020(09):232-233.
[6]封文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建筑设计类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