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实际产能分析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张荣军 杨光 李丹丹 余芳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自主建造高世代线的诞生,我国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研究领域之中的探索便正式步入正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饱受争议,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液晶面板生产线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然而,这却并未阻止我国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前进的步伐,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实际产能,并为相关企业和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自主建造高世代线的诞生,我国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研究领域之中的探索便正式步入正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饱受争议,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液晶面板生产线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然而,这却并未阻止我国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前进的步伐,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实际产能,并为相关企业和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世代;液晶面板;产能分析
        液晶面板领域的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其产品价格可能受到来自供求关系的影响。现阶段,韩国面板产商为了实现快速的企业转型,将显示屏生产进行了优化调整,而我国面板厂商则更多致力于高世代液晶面板的生产之中。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产能必将逐步转向中国,也因此提高了我国在全球面板市场之中的地位。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之中,我国液晶面板行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始终面临产能过剩的质疑。为此,将针对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的产能展开分析,以明确我国日后高世代液晶面板的发展方向。
        1 行业发展概况
        自上世纪末以来,平板显示器便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电视、电脑,还是各类仪表设备之中都需要应用平板显示器,这使得全球显示器件行业都逐渐迈入了平板化发展阶段。TFT-LCD技术因其杰出的性能优势,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普及度最高、接受度最广的一类显示技术。统计结果表明,2020年度TFT-LCD技术的营业额可以达到整体平板显示行业收入的90%以上。
        基于产业链的视角予以分析,发现液晶面板行业中所采用的上游材料多为液晶材料、背光源led及玻璃基板等材质;而中游产品则多为由面板制造厂所加工制造而成的,需要在玻璃基板位置上予以制作,形成相应的CF基板及TFT阵列,要求将CF当做上板,并将其与TFT下板进行紧密贴合,以实现灌注液晶处理,并在其上粘贴偏光片,以实现对于驱动IC和控制电路板的高效衔接。同时,结合背光模组的方式予以组装,并建立液晶面板模组;至于下游产业,则通常为终端产品的实际应用产业,一般表现为液晶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形式。
        现阶段,德国、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致力于探索行业的原材料生产,并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垄断,至于中国台湾、韩国及中国大陆,则普遍致力于行业中游的探索,希望可以加快推动中游面板行业的发展[1]。
        2 中国面板生产企业产能现状分析
        2016年,由于台湾地震影响,LGD(LG Display)和三星都做出了产能调整的重大战略调整,让液晶面板得以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发展局面,其质量也大幅上涨,让行业实现了整体复苏。同时,日本及韩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谋求先机,更好地贴近消费端,也做出了产能向大陆转移的战略决策,在中国大陆建立了许多工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大陆地区高世代线产能的发展和扩张,而中国大陆在液晶面板领域所投入的大量资金也已经初步取得回报。
        2016年,日本在液晶面板产能领域做出了持续性压缩的决策,使得在其国内仅存的夏普集团也被红海集团所收购;至于韩国的厂商如三星及LGD等,都将其发展方向转到了OLED生产;至于中国大陆地区,则始终坚持原有的投资力度,结合实际产能确定后续的扩张计划,到2017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已经建设了近30条4.5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线,同时8.5代线数量更是高达17条。直到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液晶面板产能便已经超过台湾,在此之后的一年间,我国大陆地区的产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达到了全球范围内总产能的39%。在此背景下,中国大陆厂商已经慢慢得到了行业内液晶面板的定价权。


        基于厂商性质予以分析,发现在中国大陆地区面板厂商一般为合资国企、央企或外资企业,他们普遍具有十分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力量,可以很好地抵抗行业内所存在的周期性风险。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将目光转向到高世代液晶面板及AMOLED面板的施工设计之中,积极开展高世代液晶面板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现存的营收规模较低且大尺寸面板出货量较少的问题。至于出货量方面,由于我国面板厂商的产能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也相应改变了面板厂商在全国范围内出货的排名[2]。
        现阶段,在超过9英寸的IT液晶显示屏上,京东方的出货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业内其他公司,无论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屏幕还是监视器,其出货量都相对较高。而在京东方的众多产品之中,笔记本电脑屏幕则是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达到了29%,而排在第二位的群创光电,在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市场占用率上则为20%,至于大尺寸电视显示屏,则仍然以LGD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群创光电和京东方分列二三位,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40%、16.3%和15.9%。日本企业的出货量数据都已经跌出了前五,而韩国也仅有LGD和三星位于前五之类,剩余的席位则由中国企业所占据。
        然而,综合分析我国大陆地区面板厂商的出货量及月营运水平,发现尽管其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都相对较高,但是月营收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陆厂商目前主要生产中小尺寸面板,同时客户多为中低端群体。
        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行业会表现为超高清化、大尺寸化的发展趋势,需要致力于探索可以实现触控化的显示面板。未来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必将呈现出大尺寸化的发展趋势,也因此对全球范围内TFT-LCD显示面板的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nformation Handing Services,Inc.(以下简称IHS)早在2014年就做出了预测,预计在2021年底,全球手机产品的平均尺寸将会从4.1英寸逐步增加到5.1英寸,至于液晶电视,则会由39.0英寸逐步增长到43.0英寸。在今天看来,这一预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其次,OLED显示技术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将AMOLED作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将会在半导体显示领域之中快速崛起,并表现出高分辨率、质量轻、耗电量小等多种突出优势,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IHS在2014年所做出的预测也基本在本年度得到了验证,全球范围内AMOLED显示面板的出货面积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且这一领域的收入也得到了切实提升。基于出货面积及收入的视角进行观察,发现这一技术的市场份额已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且OLED显示技术和TFT-LCD显示面板的合计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99.74%,几乎占据了显示面板领域的全部份额。然而,现阶段由于受到大屏幕、良品率及成本的诸多限制,使得AMOLED技术往往只能应用于中小尺寸的显示领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液晶大屏显示市场之中的应用。为此,需要积极探索可以突破成本之良品率限制的全新应用路径,以促进其在大尺寸显示领域之中的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有企业和央企之中资金和技术优势十分突出,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面板生产的主力军。我国面板厂商正积极致力于高世代液晶面板的研发生产之中,让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逐渐实现了向中国大陆地区的转移。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所生产的液晶面板多为中小尺寸,且面向的受众多为中低层次,因此对我国实际产能的提升造成了一定限制,要求积极展开对于技术在大尺寸屏幕之中应用的探索,同时不断研发OLED技术,以切实提升我国高世代面板的实际产能。
        参考文献:
        [1]汪栋,袁剑峰,吴洪江,等.高世代线TFT-LCD面板对盒精度的提升[J].液晶与显示,2019,34(002):136-145.
        [2]孟庆云.高世代液晶面板厂超高隔墙系统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00(004):2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