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才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中学校 161022
摘要:初中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的极佳时期。在上课时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完成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这一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以及健康教育模式的形成都有极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许多中学的语文课出现低效率问题,对于同学们知识面的拓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各个学校与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这一事实,并且依据现实情况做出积极改革,完成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前言:社会的不停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完成教学方式的更新。在此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教学形式的修改方案,使得教学体系获得完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诸位语文老师多付出一些耐心,这里就教学改革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老师们也在积极进修,了解新的教学理念,从以前的教室节奏的掌控者,教学目的的设定者以及教学任务的督促者,变换成学习方式的示范者、学习历程的辅导者,老师应该把同学们综合素养的提升看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教学活动准备时,不仅需要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研究,还需要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性格、特点以及接受能力的强弱予以充分考虑。只有在仔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更符合他们能力培养的方案,也才能最大程度的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根据现实情况,对讲课方式进行更新
传统的讲课模式,通常是老师在讲台上通过语言描述完成教学过程。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探索能力的长进都非常不利,会让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依赖于老师的灌输与催促,不能积极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以新课标理念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其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致,促进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讲到《范进中举》时可以采用话剧表演的形式,在大家对课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挑选不同同学饰演不同角色,以完成对于作品内容的更深层次认识,达到对人物性格的透彻了解。在学习《故乡》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对于这篇小说的主体与写作特点试着进行讨论,并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展开仔细的分析。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帮助学生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其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利用客观实际,开展知识拓展活动
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仔细采择,不过作品的数量和长短都会受到限制。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进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培养并不现实,语文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例,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学,接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融合或引入新的知识,以达到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似,或者同一作者、同一时期的作品,作为拓展训练内容布置给学生,通过学习完成知识面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诗经》中的“蒹葭”和“关雎”时,以这两篇为例,让学生对于“诗经”的艺术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诗经的句式采用四字形式,而且很喜欢用重章叠句来表达内心感情,多用叠字状物、拟声,由于每一句都押韵,读起来会非常有节拍感。在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诗经中的其他篇章进行阅读,不仅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得提高,也让他们的思想与品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建立评价形式,以推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评价”的形式只有一种,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性点评。这一方式比较单一,对于鼓励学生的踊跃性与自动性有所欠缺,老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开启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比如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让每个学生对于自己在学校与学习中的表现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发扬优点的同时,也能正视自身的缺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于大家的学习态度、过程以及结果等,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全方位的评判,使得他们对于促进与阻碍自身进步的因素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优良之处继续发扬的同时,改正不足,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对于这一评价方式以及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学生也许短时间内不能接受,教师需要做好积极引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开展高效教学是当下老师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老师应该在认真学习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把教室的主体归还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踊跃性与主动性,并且借用当下的先进科技,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同学们的眼光吸引到教学中来,并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拓展学习,促进视野获得有效拓展。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大家对自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改进不足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士超.浅析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思路[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25.
[2]王成,孟晓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学周刊,2020(3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