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患者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朱忠会
[导读]

朱忠会
(成都市简阳市新市中心卫生院;四川成都641422)

   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声源条件下耳内的一种主观感觉。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常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现阶段很多人的生活不规律、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导致3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者越来越多,耳鸣一旦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或消失。耳聋可伴随耳鸣,耳鸣也可以伴随耳聋。

   耳鸣耳聋的康复护理
   1、知识目标健康教育。患者出现耳鸣尤其是耳聋时,由于对相关知识的陌生会出现恐惧、担忧、难以接受等心理症状,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交谈方式对患者进行因势利导,介绍医学知识尤其是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应运用通熟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耐心、细致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鼓励家属也参加,使患者家属能够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压力,理解患者容易表现出急躁、易怒等不稳定的情绪是因为疾病所致,让家属多一份理解和体谅。因为很多的家属对疾病的不理解,当患者出现不稳定情绪时,很容易与患者发生争吵,不理解、体谅患者导致患者的疾病加重。通过健康教育,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能让患者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以提高疗效。
   2、患者的心理护理
   (1)询问式交谈。通过直接与患者进行交流或间接的询问患者的家属、朋友事业同事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状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患者交谈时应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以患者的疾病入手,以谈家常的方法展开,逐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2)理解式交谈。首先需要换位思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充分体谅患者的心态,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同情和理解。当患者向护理人员倾述自己的心理、疾病态度以及家属、事业方面的烦恼时,护理人员应该通过语言、行为、举止等方式给予患者一定的回应,以表现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这样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加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容易使患者向我们转述内心的想法。
   (3)鼓励式交谈。对于自卑、恐惧、焦虑的患者首先需要跟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通过积极暗示、鼓励等支持性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尽情倾述自己的心理负担,将想要满足的心理要求提出来。在与患者交流时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利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更容易获得自己的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更好的心态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尽早康复。
   (4)批判式交谈。对于一些偏执、暴躁的患者除了采用以上几种交谈方式之外,也可以使用具有专业知识、以善意的方式进行批判性交谈。


重点解释心理作用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不良的心理作用会导致人体神经中枢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不平衡从而抑制免疫系统导致疾病的加重,不利于治疗。在交谈过程中对于患者的错误认知应给予善意的解释和否定,耐心的陈述正确的认知,语言清新自然、态度和蔼,这样既不会伤害到医疗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感情也进一步赢得了患者的肯定和信任。
   3、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放松训练、按摩等。护理人员应每日指导患者进行采取仰卧位、两眼自然合拢、双手放置在身体两侧、下肢自然伸直并微微分开,全身处于放松状态。患者意识中默念放松,并开始想象自己从足部逐渐向面部放松全身,同时呼吸要有规律,要慢而深,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以微眠为最佳状态。每日需进行两次,每次15~20mian,一直坚持到出院。此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按摩,如对外耳道进行按摩,利用食指力度以轻微痛感为宜,双耳道外侧均进行反复进行30~40次,早晚各一次,以达到促进两耳道血气畅通的目的。对于耳鸣则进行屏气训练,即在静坐的状态下咬紧牙关,用双手堵住耳孔,睁大双眼,以耳内感觉轰轰作响结束。每日锻炼2-3次,坚持至耳鸣改善。
   4、功能训练。在进行功能训练时患者应保持全身放松、精神放松、调节好自己的呼吸。具体的方法如下:(1)鼓气法,紧闭嘴巴,用手指捏紧闭孔,鼓气使口腔膨胀直至冲击耳窍,直到耳朵感觉有一种轰轰的声音为止,每日进行两次。(2)震耳法,放松身体自然闭拢双眼静坐,两手掌心紧贴耳孔,然后突然松开,正确的方式是松开时能听见一声叭的声音,这样可以起到震耳的效果,如此进行10次。每日坚持。(3)按摩法,使用中指或拇指按摩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位,每穴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按摩 10 次。(4)抹耳法,双手十指由前发际向后梳头,梳到头后部时两掌心贴住耳廓后部,两手分别向左右两侧抹耳廓至面颊为 1 次,反复 10 -20 次。(5)听觉口语训练法,将语言、听觉、认知能力自然的结合起来,在有意义的环境中通过会话的方式学习说话。对残余听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应先将听觉加以发展。此种方式认为通过听是调节听力的有效途径,训练时应以语言刺激为主要原则,同时采用真题语言,遵循语言发展过程,运用句子要使用完整的,单听单一的词语和不完整的语言不利于患者的接受。(6)综合感官学习法,强调从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器官结合起来,使聋耳充分感受到声音、学习的刺激,并且在整个训练过程都全面贯彻这种要求。(7)音素辨听训练法,注重术后听觉功能的培建和汉语拼音的学习,以拼音音素为核心,组织相应的词汇、儿歌和故事等作为主要的辨听学习内容。从训练初期即强调语音清晰度的矫正。
   4、争取社会系统的支持。对于耳聋耳鸣的患者除了争取家人、朋友的支持还应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共同支持,充分理解、尊重耳聋耳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歧视、不偏见。同时加强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敏捷的反应能力使患者能够充分信任医院、医疗团队,安心治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养环境,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