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夫
朝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122000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中职教育中,汉语言文化教育面临着一定困境,需要教师找到突破困境的方向,对教育教学做好创新改革,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优异环境。文章分析中职汉语言文化的教育困境,尝试探究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困境突围方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职教育;教育困境
引言:在中职院校,学生往往学习的基础较差,学习的兴趣不高,让教学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如何让教学的模式得以完善,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充分积极性,属于更多教师在新阶段应该探索的关键问题。
一、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困境
在中职院校,一些院校本身会更重视职业教育,对文化课教学的重视不高,为此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也有限,在教学中不重视创新,惯于通过教学的传统方式完成讲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其次,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教材知识没有适应于社会的新型形势,一些教师也没有将教学结合于现代社会,为此汉语言的知识会有着较大落后性,对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在中职教育的性质影响下,一些学生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更为重视,轻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为教学带来了困境。
二、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困境突围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提高重视,促使学生可以改变学习的意识,使其对本专业学习的作用有所充分认识,在不断学习中发展个人综合素质[2]。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尝试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使其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意义,并能将教学和学生就业进行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尝试探究。各教师也需要基于中职学生普遍特点,尝试专业化教学。在中职,学生往往基础较差,且没有较好学习自制力。为此,教师要尝试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提高兴趣,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得以提高。而在课后,也可以为其进行适当作业的布置,促使学生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尝试深度问题探究,使其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尝试评论及赏析,使其学习的能力及效果逐步提高。
(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会发挥关键作用,为此改革教学,重点还在教师方面。各教师应该培养开拓思维,能够接受改变,而不是对教学方式和理念被动的改变[3]。各教师需要基于时代发展进行积极改变,积极顺应教学改革的形势,有效的改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在课堂中,应该对教学的内容合理设置,且创新改革课程体系,确保专业课程能结合于学生的就业形势,让专业课程对学生带来更好的影响。其次,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教师应该结合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或者结合于其他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对此专业课程提高重视,在此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了解更多的知识。最后,在课程结构体系内,一般有课程安排、课上内容等等,课程的完善体系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课程魅力充分了解,对学生发展综合素质也非常有益。为此,教师要对教学的策略合理调整,基于学科内容对学生做好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使其拓展知识面的基础,并为其进行一定就业指导。
(三)以就业为导向教学
为和社会发展充分的适应,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变成人文社科类型的优秀人才。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表达、创新及社会实践等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考核形式的改革,加入一些开放性的题型,并减少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类的题型。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对多彩丰富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比如朗诵比赛、辩论会或者校园说书等活动,促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发展写作、思维等方面能力,使其变成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在教学中,将社会的综合需求当做导向,有利于学生拓展就业的领域,使其提高综合就业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与时俱进,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提高个人教育教学的各项技能。教师要在教学中,确保将学生当做中心。在设计教学的环节时,应该围绕学生综合素养、语言能力的发展。为让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教师应该对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行营造,让学习逐步内化成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模式和新策略,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做宗旨,彻底改变填鸭式、理论式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参与。而教师也应该改变角色,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变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伙伴,利用师生的互动,让课堂可以变得生机勃勃。在最后,各教师应该选择教学的合理策略,在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因素,通过多媒体、合作教学等手段,让课堂的容量还有趣味性得以提高,促使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真正得以提高。
(五)创新教学方法模式
教师应该对教学的传统策略进行改变,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对新的知识内容进行融入,促使学生可以开阔个人视野,并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让教学知识的展示更为生动直观。在带领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为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以此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情境给予学生的启发使其更好的鉴赏赏析,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对个人情感体验进行表达。而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对个人观点进行发表,吸收他人的灵感,保障课堂的活跃性,促使学生提高兴趣,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六)重视创新思维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合理教学,在课堂中将教学的策略及方法转变,让学生能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对国内历史文化充分了解,让学生能利用鉴赏古文学作品、不同书籍,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好地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文学作品熏陶中,不断感受作品内的积极影响。此外,教师还应该将教学和新闻热点相结合,鼓励学生尝试文学评论,让学生对社会更为关心,且促进其思想品德、文学素养的提高。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及学习,结合社会现状、文学作品尝试分析,让学生能利用文学赏析不断发展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时事热点进行关注,使其能对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和发展进行追踪,引导他们尝试文化评论。最后,让学生能不但对学习充分关注,也培养社会责任感,借助于文化不断学习。
(七)理实结合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实践教学理念的缺乏,会让教学的科学性降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理实结合的正确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应该通过教学科学流程及活动的设计,形成理论直至实践的有效循环,让理论可以最终回归至教学的实践中,探索教学的最佳模式及方式。而在教学中,学生反馈也对教学的改进非常重要,教师需要重视倾听学生的反馈,分析和总结学生给出的反馈,以此及时地调整教学的各项策略,让所应用的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价值。
结束语: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素养,让汉语言文学具体应用得以加强。在现阶段,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会面临一定的困境,使得教学的问题不足无法尽快被解决。为此,要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让汉语言文学教学脱离困境,教师需要对专业课程教学内的不足进行分析,明确职业教育、学生的特征,不断探索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途径,让教学内的不足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现汉语言文学充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詹永华.中职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整合探析[J].亚太教育,2020(2):185-186.
[2]何广天.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2):0028-0028.
[3]王春娟.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000(0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