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廖其辉
[导读]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现代生活必备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普遍重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在落实方面仍然有一定难度。
        廖其辉
        福建省宁化县东风小学
        摘要: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现代生活必备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普遍重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在落实方面仍然有一定难度。在分析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概况的基础上,分析课内外阅读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探究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概况;问题及原因;相关策略
        近年来,小学语文中,课内外阅读都已备受关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部分教师由于关注课堂任务,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够上心,脱离了课内外阅读的相互关联,无法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为此,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其有效结合策略。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概况
        1.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性
        目前,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课堂内部教学中,很少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课外阅读上。然而,提高语文成绩与结合课内外阅读有很大的正相关性。若能有效的将课内外的阅读相结合,则会为老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师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促进小学办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增加课外阅读量会逐渐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还将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其主动思考,使其学习效果更加良好。
        2.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现状
        分析近些年的有关研究得知,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工作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有一些不足和改进之处。在教育进一步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的的语文教学开始逐步重视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逐步侧重到课外阅读方式的拓展。当前,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方面加大了工作的力度,并逐步在学校形成了 “立足课内,着眼课外”的教学观点,促进阅读教学形成一个系统,增加小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阅读教学正处在一个稳步发展的状态下,有关阅读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初步涉猎到有关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工作,工作经验不足,对误差无法准确的预测,第一批学生需要承担试错的后果;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工作在初步发展阶段无法与实践贴切的结合,影响着教师实施过程与效果;实施的过程过于生动,注重形式忽略实质,教学带动效果差,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中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教育不断探索、进步的前提下,有关阅读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整合课内外阅读工作中仍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推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简易,吸引力低
        应试教育在教育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难以撼动。教学的重心也更加倾向于应试方面,对课外阅读的推广只是蜻蜓点水,表面工作,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教学需求。学生的阅读时间只有那么多,把课内阅读抓实抓细已经不容易,课外阅读往往就流于形式,装装门面。
        2.缺乏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有效活动载体
        随着校园大阅读活动的开展,书香校园建设逐步推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呼声日益迫切。当前,课内外阅读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相关的各学科教师也不断的探索,大胆的实践。然而该项工作的推进仍然存在着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这与老师实施活动的方法、学生的主动性,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尚未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阅读是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促进因素。虽然,我们校园在当下具备课外阅读的物质条件,我们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我们还有班级图书角,校园随处可见的读书走廊,还有可以泡茶细品的书吧,然而,在满足硬件的同时,我们的软件工作还没有跟上步伐。

具体说来,就是并未营造出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老师的引导方法有误,应试教育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主要是推广课内阅读;二是相关的教育单位不重视课外的阅读资源,虽然营造了阅读氛围,但却没有跟踪措施,在考核方面,仍然大部分的注意力投放在考试方面。
        三、推动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相关策略
        1.改革、创新推动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方法策略
        初步开展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活动时,老师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阅读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全面着手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构建一个内容认知。不同的文体存在着与之相适应的结构,这需要学生去探索、发现。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小学课文中《桥》一课时, 需要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老汉”一角色,理解人物性格,并在此向学生提出疑问: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文中又有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出老汉的人物性格呢?通过深入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老汉是一个光荣伟大的共产党,在危险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接下来,老师即可引导学生赞美老汉无私奉献的品质,进而传授一些抓重点的阅读方法。学生学习后,可以利用到课外阅读之中。比如课外读物《红楼梦》,该书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或者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不仅可以让阅读变得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依托多类型的载体推动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促进课内外阅读有效的结合需要多种载体。当前,校园大阅读、书香校园建设,都是宏观层面上的活动载体。我们在具体实施与操作中,肯定要进行活动的细化,以确保活动落地落到实处。例如:举办读书报告会、“分享我的阅读方法”、“我理解的书中人物”等活动,让学生扎扎实实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来。老师亦可以问卷调查为载体查阅学生接受阅读方法教学的成果。例如,课外书籍《西游记》,老师可结合生活实际与书籍中人物的性格做成相关考题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题目可以相对简单,主要是督促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生活实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昆虫记》、《世界自然奇观》这类描写自然现象的书籍,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真实感受帮助理解其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他们就会逐步喜欢上这一类书籍的阅读。
        3.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胃口
        学习质量提高的前提是拥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不仅仅是在阅读环境方面着力,更要从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热情、阅读的积极性、阅读的动机等多方面着手,使学生处于对阅读有迫切的需求状态。好的教学引导,往往会使学生迫不及待打开阅读书籍新的一页,饶有兴致地开展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例如,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从文本修辞方面着手,摘抄书籍中的佳句,课堂分析其美感所在,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效的阅读可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增加动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对其成长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推动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着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老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深入实践,大胆探索,为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贾红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89-90.
        [2]沈春红、孙庆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38):388-389.
        [3]弋大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中国重庆,2020-04-15:706-709.
        [4]方虹.关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策略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143.
        [5]王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J].亚太教育,2019(06):69.
        [6]丘小红.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0(31):46.
        本文系宁化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立项课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XXKT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