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娇娇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士官学校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课程思政将是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育人先育德,作者先以课程思政的内涵和魅力着手,引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尔后,以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思政元素开展的四种途径展开叙述表明。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
2018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学习了习主席相关系列讲话后,不禁反思,一直以来本着专业知识讲明白就好的宗旨,授课过程中从未想过要将思政引入课程,认为都是思政政治课教师应该传授的知识,却忘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不禁思索:在科学育人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调查各类高校开展课程情况得到,思政教育无论在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大家似乎统一达成共识,默认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然相关教育开展则有思政老师传授。专业课程的老师很难研究其中的内涵,无法进行延伸。但实际上,“育人”先“育德”,教书并不只是教学生仅有的专业知识,更应该重点关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教育,关注学生对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而培塑学生完整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
二、课程思政的魅力
所谓魅力,就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体现了某种事物的吸引力。在认识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后,要发现其魅力,即吸引点,才能让教师有兴趣去教,学生有兴趣去学。
首先,具有德行的魅力,道德品行比能力重要。加强道德建设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显得极其重要。近年来,国家确定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将德政建设作为选拔干部、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内容。
其次,具有人文素养的魅力,各类学科又被称为人文科学,是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结合。因此,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同时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
第三,具有价值引领的魅力。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网络这把双刃剑,其中的负面影响也同样充斥着整个网络世界,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中的弱势群体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授课过程中问及相关问题,很多学员会给予“一夜暴富”“拼爹”等不正回答。究其原因,还是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树立三观。而课程思政归根结底的落脚点其实就是立德树人,使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三、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思政课程不能仅仅只包含思想政治课还应存在于专业课中,要从教学理念、课程整体设计出发,在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思政水平后,详细制定具体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就《计算机应用》这么课程而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1.结合典型人物事迹开展
在培塑学生正确三观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典型事物、典型案例,如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茅以升等,他们是国家科技发展历程的见证人,他们的成就对中国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将这种实例带进课堂、带到学生身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报效祖国的热情。
2.结合国家发展成就开展
近几十年来,中国在计算机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天河、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巨型机、麒麟操作系统、天河太湖之光、华为5G、华为鸿蒙系统等科技成果,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对国家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产业扶持。将这些科研成果与具体的知识点结合讲授,比如第一次课讲解计算机前沿知识过程中,从我国计算机发展史开始,到现在的5G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使其感受到科技创新历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时事政策开展
当前信息技术在国际社会也起着关键作用,如塞尔维亚、乌克兰利用网络印发意识形态的“颜色革命”事件、伊朗军方头号人物苏莱曼尼被无人机刺杀事件、美国拜登政府对中国7家超算实体公司(国家超算深圳、济南、无锡、郑州、天津飞腾、两家申威处理器公司)制裁,即美国利用政治手段恶意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等时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时事热点的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4.结合经典案例开展
现阶段我校计算机应用课程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均以任务为整个课程的引线,故可以结合典型案例针对特定的知识点,在案例中加入思政要素,如在文字处理软件中通过对百年党史进行梳理并制作成表格,可以使学生学习党史相关知识、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增强国家荣誉感;还可以通过网络安全事件的讲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结论
“课程思政”将是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确实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很大困难,成效也并不明显,但是相信在后续教师不断努力摸索之下,将思政实施途径不局限于教师讲解的某一种方式,避免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还可以包含使用思考题、讨论、提问、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认同并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钟正勇.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 世界观 2020
[2]蒙丽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做“三全育人践行者”[G] 智库时代 2020
[3]孙翠莲.今天,我们怎样当好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在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有感[G] 山东教育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