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林
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第二中心小学 广东茂名 525000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较为薄弱,且自我认知不足,不清楚自我优势,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自我发展,发掘自我优势和潜力,明白自身特长和优势,最终才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团活动课程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满足了学生的参与需求,创新社团活动课程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本文主要探索创新社团活动课程,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关键词:创新;社团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前言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类型多种多样,通过社团活动课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小学生虽然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但是却缺乏自主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才能保证社团活动课程的顺利进行,社团活动课程是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创新社团活动课程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向上,似有太多用不完的精力,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且健康向上,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课程,可以激发自我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有利于学生自主成长,让学生快乐成长,虽然小学阶段的文化课程并不繁重,但是在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一些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无形压力,常常以大量的课后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因此很多小学生在这种学习压力下不堪负重,甚至一些学生因为压力身心变得焦躁不堪,心理产生了问题,社团活动课程以“玩”为核心,但是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找到成长乐趣,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1]。
2 创新社团活动课程策略
2.1 建立管理机制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要得以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活动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社团活动课程管理机制,活动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规范活动开展流程,可以确保社团活动课程每一环节的有序落实,活动流程规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动标准性流程的指导下,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第二,对活动标准进行规定,如活动开展的时长,活动开展的主题选定;第三,落实责任制,活动开展必定要有人进行策划主导,为了保证每一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落实轮换制度,让教师轮换进行活动管理,保证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得到锻炼,从而提升教师的思维智慧;第四,卫生制度,活动进行过程中,要保持活动场地的干净整洁,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场地进行打扫,并以此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自身品德素养,在活动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打扫活动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
2.2 丰富活动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要具有内涵,不能只注重活动的形式,只有具有丰富内涵的社团活动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可以在活动中注入相应文化课程内容、传统文化内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如围棋社团,围棋活动中蕴含了丰富传统文化哲学和思想内容,可以启发学生认知,教师进行深挖,可以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得到教育,对围棋活动中的“和”加以延伸,便可以启发学生道德。
2.3 创新社团活动课程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形式不应该拘泥于常见的活动形式,教师作为社团活动课程形式的一引导者,应该发挥自我价值,激发自我智慧,创新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在社团活动课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自我潜力,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实践的能力[3]。在社团活动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充分的发挥自我特长,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是德育教学改革后提出的新的内容,意在注重学生自身发展、个性发展、自然发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活动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小游戏社团、电影迷社团、课本剧社团、小主持人社团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社团活动课程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4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开展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小学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要重视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善于组织,具有综合活动能力的教师团队,以保证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可以得到高校的开展。社团活动课程形式、内容、主题的落实与教师紧密相连,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研究能力、引导能力,才能提升小学社团活动课程的质量,才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在注重自身综合能力提升过程中,更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以便用自我言行影响学生。
2.5形成德育为准的活动特色
社团活动课程开展要形成一定的体系,就要构建一定的学校特色,活动开展的最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学生为准,建立特色化的校园社团活动课程体系。如某校根据校园文化,形成了以自信、诚信为特色的校园社团活动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下陆续开展了花样篮球、口算大王、小书虫、象棋、葫芦丝等社团活动课程,培养了学生自信、诚信的美好品质。
3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社团活动课程选材范围广,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感悟人生哲理,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此外,参与社团活动课程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合作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科. 大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建设探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68-69.
[2]张国胜. 论大学社团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02):88-90.
[3]吕迎春. 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社团活动课程探索[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21-124.
【作者简介】陈东林,男,出生年月:1978年8月,籍贯:广东茂名,本科学历,初中德育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