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春
四川省泸州市泸天化小学 646000
摘要:汉字是构成我们中华五千年语言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想要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赏析诗词佳句,抑或是阅读古典著作,都离不开汉字。因此,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刚步入小学或者低年级的同学们来说,首先要认识汉字,其次学好汉字,而后懂其意义,是不可缺少的语文知识。
关键词:汉字教学;课堂氛围;想象力
对于刚进入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才开始接触到正规正式的学科性教育,除了会对新事物表达的一些新鲜感外,更多的是心里存在的不适感。虽然在幼儿园也会接触一些学习知识,但毕竟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教育环境和孩子智力等问题,所以更多的是保留了孩子们的天性,像做游戏一样。家长们也会心疼孩子们学习压力太重,担心会累到孩子们,想着等上了小学再学也来得及。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因为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同,结局就会有所差异,况且每个学生和家长在本质上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这个低年龄阶段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们认识汉字的兴趣,通过记忆联想的方式对汉字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打好语文基础,学好语文这门学科。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低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对于事物的认知充满好奇,同时也善于将内心所想进行急迫的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课堂氛围进行活泼自由的创设。
例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鱼”这个生字进行组词训练,学生们再经过讨论和发言后已经为鱼组了很多的词汇,教学阶段已经应该过去,但是仍然有同学想要回答。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情感和知识的表达,将内心所想进行交流。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想,能够让教师也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教师同学生的不断交流,也加深了学生与教师的师生情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学生真正的爱上了教师,爱上了课堂,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新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路比较开放,对于身边事物认知能力虽然不足,但是善于联想和想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独有的联想和想象过程中,加深对于生字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硬”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想象力的环境创设,“石头更硬”这么四个字的生动描述,不仅把文字知识进行了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拓宽了知识的想象层面。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多方面的为学生进行汉字的解读。又比如,在“器”字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忘记了下边的两个口,写成“哭”。教师这时可以为学生讲解,器的中间是个犬,四张嘴咬狗。这样就能成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用新颖的解析方法,帮助学生进行了汉字的深刻记忆。
三、建立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对教学过程不断优化与完善,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识字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学习的课堂当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创造性与智力发展,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学习中的小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与其填鸭式的为学生教授教材中的生字,不如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挖掘识字的乐趣与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努力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过程,以此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将自身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对汉字的意义进行探求,最终帮助学生掌握识字和写字的正确方法。
四、激发学生兴趣,保留深刻印象
处于低年级的学生,还保留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很多东西都有着新鲜感,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都过早过快,多多少少会有点判你的心态。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会很有兴趣并且会认真去做好,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从刚一开始就有所排斥。尤其是刚开始学汉字的学生们,可能起初觉得挺好玩的,但接触之后就失去了兴趣,这时候,老师们就应该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例如:在教学生们学习汉字的时候,不要一味只教他们这个字的读音,如何拼写,可以编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来讲给学生们听,从故事中学习到知识。我们许多的汉字都有它自身的故事的,这样学生们听起来也会觉得有趣,不那么乏味,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变得更活跃,不仅学生学习到了知识,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只有把汉字学好了,其他的一切才有可能。针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我们要多一些趣味,少一些枯燥,不要刻板的讲授,而应该通过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识、去记,帮助他们学好汉字。
参考文献:
[1]聂金艳.浅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J].新课程(小学),2017(10).
[2]邓艳.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J].商情,2017(3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