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安全门检验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叶笑峥 郑希浪
[导读] 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电梯检验规则明确对电梯井道中涉及到的安全部件、安全距离、安全空间做了详细的要求。
        金华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电梯检验规则明确对电梯井道中涉及到的安全部件、安全距离、安全空间做了详细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电梯检验过程中仍存在电梯井道相关检验要求不符合的现象,如顶部空间过小、井道壁封堵不彻底、井道内布有水管道或取暖管道等问题,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怎样配合整改是电梯检验工作面临的难点。
        关键词:电梯井道;安全门;检验
        引言
        电梯井道安全门(以下简称安全门)主要用于电梯发生较严重故障无法电动移动轿厢时,方便维修人员进入井道进行维修或救援而设。安全门的设置不仅要方便维修救援,更要防止无关人员误入井道发生事故,笔者经常在检验中发现安全门的门锁和验证闭合的电气安全装置设置不符合要求。本文依据TSGT7001-2019《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简称TSGT7001)以及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简称GB7588)对一起安全门检验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安全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该部分检验项目的看法。
        1电梯井道安全门的性质及作用
        (1)依据标准中对井道安全门的定义可知井道安全门应该设置在相邻两个地坎“其间的井道壁上”而非两侧或对面侧的井道壁,且其主要功能是直接“供救援乘客用”;(2)如果井道安全门只能通过专业检修人员进入排除故障时,其尺寸可以与检修门相同,所以井道安全门的使用对象是经专业人员解救的一般乘客。所以井道安全门的作用是当电梯发生故障或停电时,轿厢停在非门区而且相邻两层门地坎间距离过大时,救援人员可以使用紧急操作装置将轿厢移动到安全门处将被困人员放出,这样可以减小移动行程,缩短救援时间,减轻被救人员的心理负担。另一作用,由于GB7588-2003在技术内容上与EN81—1:1998等效,欧洲绳梯长度约为11m,所以可以理解在离轿厢顶最近层门或井道安全门可投放绳梯到轿顶进行救援,但这要求轿顶必须设置安全窗。
        2电梯井道检验依据与重点
        2.1井道顶部空间
        依据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第3.2项规定,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进一步制导行程S0≥0.1+0.035v2(m);②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S1≥1.0+0.035v2(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S2≥0.3+0.035v2(m);④轿顶上方空间≥0.5m×0.6m×0.8m(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2.2轿厢与井道壁距离
        依据TSGT7001-2009第3.7项规定,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0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检验重点:一是判断轿厢的门锁是否符合要求,防扒门装置与机械锁紧装置的差异性;二是对井道壁距离的测量,特别在有安全门时,对安全门周边间距的测量。
        2.3井道专用
        依据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2条及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5.8条规定,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井道可装设采暖设备,但不得采用蒸汽和水作为热源,且采暖设备的控制与调节装置应装在井道外面。检验重点:井道内与电梯无关的零部件或管道判断。
        3安全门检验案例分析
        3.1检验现场安全门状况
        笔者与2020年09月对某单位一台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进行现场安装监督检验。该电梯1、2层层门地坎间间距13米,设置了安全门。该安全门高度1.82m,宽度0.6m,向井道外开启。安全门门锁配有斜舌和方舌锁紧装置,斜舌可以用门内侧和外侧设置的把手来开关,方舌在井道内侧可通过旋钮开关(见图1),井道外需要使用钥匙开关(见图2)。该安全门配备了行程开关,用以验证井道安全门的关闭状态(见图3)。当门关闭时,电梯可以运行,当门打开时,电梯安全回路断开,电梯无法运行。
       
        图1门锁锁舌及井道内侧门锁图
       
        图2井道外侧门锁图
       
        图3用以验证门关闭状态的行程开关
        3.2安全门与轿厢水平距离超标
        井道安全门作为井道壁内表面的一部分,如果电梯轿门没有设置符合要求的轿门机械锁,则要求:轿厢门框架或滑动门、轿厢地坎的最近门口边缘与井道安全门内侧的水平距离,图4中的间距D,D1小于等于0.15m。设置D≤0.15m、D1≤0.15m是为了防止电梯由于故障原因停止在层站区域以外时,轿内乘客扒开轿门跌入井道中发生危险。电梯安装单位或建设单位因不了解或为了美观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常将安全门贴近救援平台一侧的井道壁开口处安装,并且安全门门扇一般较原来的井道壁薄,这样极有可能使安全门门扇与轿厢的水平距离D变得很大。图4中,安全门地坎与轿厢的水平距离为D1,因为层门地坎与轿厢地坎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0.035m,在土建井道标准的情况下,D1≤0.15m易满足;如果检验中遇到非标准井道,则必须要求在井道内壁加装型钢或符合强度要求的地坎支撑,并将安全门的地坎移至符合D1≤0.15m的位置,或加装轿门机械锁。
       
        图4安全门门扇上包覆铁皮(俯视)
        4对于现行标准、检规对井道安全门要求的改进意见
        由于电梯技术的发展,现在电梯故障困人救援形式多种多样,如手动盘车、电动松闸、自动平层救援装置等等,救援效率已大大提升,而采用井道安全门进行救援时也是需要移动轿厢的,如果放置绳梯进入轿厢进行救援时消防人员及乘客还需承担高空救援作业的风险,所以在实际救援中基本不会通过井道安全门进行救援。另外,GB7588-2003在技术内容上与EN81—1:1998等效,条款上要求的“11m”这个距离也是参照欧洲绳梯标准,而我国消防用绳梯一般在9m-12m,且无相关消防标准规定,所以标准中要求的“11m”在国内并不具有适用性。同时部分建筑结构上有缺陷,设置井道安全门难度较大,往往劳民伤财却又作用不大。综上,建议在标准及检规修订时取消井道安全门的设置,改为必须采取等效的救援措施来保证救援能够顺利高效的实施。
        另外在实际检验过程部分无机房电梯在井道顶端驱动主机附近处设置了门并附加电气验证装置。然而由于位于井道顶端设置无法保证GB7588-2003中关于安全门的尺寸要求,且部分钥匙未有电梯维保检修人员保管。因此实际检验过程中建议由使用单位及维保检修人员共同出具书面说明并监护使用。
        结语
        在安全门的检验中,大部分检验人员关注于门是否需要设置,以及电梯未配轿门锁时,安全门距离轿厢入口的距离是否超标,对其门锁,以及验证闭合的电气安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关注的较少。希望此文能引起我们检验人员重视,以免错检。
        参考文献:
        [1]张宏亮,李杰锋.电梯检验工艺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2]陈路阳,庞秀玲,陈维祥,孙立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理解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3]TSGT7001¬2019 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4]GB7588¬201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5]盛阳.浅谈井道安全门的功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