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基,积累为本,训练为主——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几点尝试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洪立霞
[导读] 习作,对学生来说一向是件头疼的事情。

        洪立霞
        济南市历下区燕翔小学 250000    
        习作,对学生来说一向是件头疼的事情。好多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或无从写起。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一难题呢?究其源头,我觉得应从习作起步,即写话开始。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的习作在不知不觉中起步,写作层次不断提高。
        一、激发写话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新大纲对于低年级写话课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即“对写话感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如果写话无拘无束,没有心理障碍,乐写,自觉自愿地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要因生、因材施教,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指导,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促其主动参与。
        比如:在教学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老师留了一个思考题: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一片肉,站在窝边的树枝上,又被狐狸看到了,这次狐狸还能骗到乌鸦的肉吗?请大家续编一个小故事,听了老师的话,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纷纷举手回答,我先找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写话素材。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然后我再指导他们有条理地写下来,使学生能有的放矢。
        再如:我常常在课前准备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来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孩子说说听懂了什么,并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及不通顺的话语,及时让孩子把刚才说的话记下来。有时还布置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有趣的动画片,并与之交流,请家长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总之,教师和家长要蹲下来看孩子,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游戏,一起听故事,一起看电视,鼓励孩子自由表达,从而使孩子对写作产生兴趣,乐于把说的话记下来。
        二、培养说写能力
        初入学的儿童是外在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但识字不多,不会习作。因此,在一年级的说话、写话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创新能力为中心,有意识地将看、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给说话、写话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字组词,用词写句子,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
        小学阶段进行习作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说写句子的训练,它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基础。因此,习作教学必须从一年级开始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说句训练。说句就要说完整的句子,首先训练学生说简单的句子。一句话要说明白“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平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很注意训练学生。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说一句完整话的能力,把事情表达清楚,在学生会说一句简单句子的基础上,侧重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即必须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交代清楚。教学中,我除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学生以外,还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按“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看到什么”的句式进行说见闻句的练习,学生可以把自己一天中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把说过的完整的句子写下来,进行书面练习,强化训练。
        三、引导阅读积累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

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再现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范例,更是指导学生习作的范例。因此,教师要发掘教材本身的语言因素,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文章语言的美,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真正领悟到,这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表达。
        例如:我在教授《秋天的图画》一课时,通过体会“梨树上挂满金色的灯笼”这一比喻句的运用,让学生感悟语句的惟妙惟肖,并通过与陈述句比较、感情朗读、寻找这样美的句子和模仿这样的句子造句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享受语言的美好境界,并激发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来丰富表达的愿望。
        学好语文课本以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通过博览,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词汇,学习语言,同时还可以从中汲取习作的材料,做到早起步、早准备。
        我借鉴了一位山西乡村女教师的做法,让学生每天口袋里装一个小纸条,让学生把我每天送给他们的一句话记下来,或是美好的诗句,或是入神的刻画,亦或是传神的描写,要求学生上学时看一看,放学时读一读,一天中有空闲的时候拿出来背一背。这样每天背一句话,持之以恒,积累的多了,语言自然就丰富了,表达自然就顺畅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中悟写,读中学写。我在班里始终坚持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引导学生读书交流。我相信,从一年开始教师就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习作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手扎优于习作
        黎锦熙先生说:“手扎优于作文”。经常练笔比通常说的习作更重要,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极大的动力。习惯养成了,可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终生受益。所以说,足量的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采用坚持让学生写日记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我就让学生坚持写日记。由于学生识字少,因此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能把话说明白,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就可以,哪怕一两句话也行,不会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刚开始,学生不知该写什么,我就帮学生找材料,比如说:“周一时可写升国旗或写夺得流动红旗后的心情感想;或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或你忘带本子、铅笔时,同学们是怎样帮助你的”等等。总之是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小事。其中我班候鹏宇同学写的一篇日记就相当好:他写一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为他在缝制一个厚厚的坐垫,写了妈妈缝坐垫是多么认真、仔细,然后又联想到妈妈对他是多么关心啊,又联想到以后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的心情。写得很有感情,于是我在班上读了他的日记,号召同学们要向他学习。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从日记练习写作,密切习作和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很好的习作训练方式。
        以上是我关于低年级起步习作的教学方法的几点尝试。总之,低年级语文教师要研究《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课所提出的要求,认真实施,不要拔高要求,多鼓励学生;要求学生从“真实起步”,牢固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落实教师既教“习作”,又教“作人”的神圣任务;还要用“沙里淘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作品”,本着“兴趣是根基,积累做根本,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为学生树立习作信心,激发习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