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伟
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
前言: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学校逐渐进行了返校复学,但是短短复学一月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起初中生因带口罩上体育课或大课间跑步猝死的不幸事件,一时间舆论频频占据了热搜,上海、浙江、福州等地宣布取消2020年的体育中考,切实减轻了初三学生备考体育中考的压力。
摘要:我们体育教学任务始终是以安全为前提,教授学生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为核心,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安全是重中之重,把体育安全工作做细,如何杜绝学生猝死此类悲剧事件的再次发生,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下面我浅谈几点我校在体育安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安全、特异体质、心肺复苏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特异体质的排查工作
每一学期开学后,我校体育老师会同班主任对全体学生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和《掌起初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格,进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摸排,对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和心理异常学生进行留档,及时建立起学生档案,只告知相关任课老师,对这档案进行保密,防止学生和家长受歧视的心理阴影。每年11月,邀请掌起医院医生对全校学生进行体检,对检查出来相关疾病的学生,及时联系家长去医院治疗。
何谓特异体质?这里主要指的是身体健康状况异常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高血压、哮喘、肺炎、胃溃疡、阑尾炎、重感冒等不合适剧烈体育运动各类急慢性疾病。
对特异体质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制订合适其本身的锻炼教学计划,如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不安排任何剧烈体育运动,可安排坐在树荫下进行观摩学习。对于患一般性疾病的学生,可以进行运动,但降低他的运动难度和运动量。落实学生组长专门实施“一对一”关爱帮助,及时关注特异体质学生上课动态,发现异常,立马汇报体育老师,及时进行处理。体育教师排查、关注特异体质学生,建立起体育安全工作第一道防线。
二、认真仔细做好体育课常规安全工作
良好的课堂教学纪律是保证体育教学安全进行的前提之一,初中生都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因此我们体育老师需要多加强思想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掌起初中体育课教学常规》,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课堂常规纪律是避免很多伤害事故的首要条件。学生在课堂上不可以嬉笑打闹,不逞强,不违规做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听从任课教师的安排,不随意离开练习场所,脱离任课老师视线。
当然,在新冠疫情的还没完全结束情况下,我们需精心备课优化教学流程,改进体育课上课方式,要求学生之间间隔一米以上,不密集站队,避免进行身体直接对抗性和接触性的体育活动,体育课摘下口罩,防止缺氧诱发学生心肺功能的损伤。
其次,用心检查器材和场地,更换年久失修的篮球架、排球架、单双杠、栏架、云梯等,排查塑胶跑道的地面平整度,室内体育馆的杂物堆积等等,仔细排除安全隐患,如在容易过敏的扬絮季节,转换户外上课地点,改在室内风雨操场进行。 再者,认真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学生不可携带材质较硬或尖锐钥匙,小刀,笔等物品,运动之前带领学生认真做好热身准备活动,防止进入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不适应感、损伤肌肉,造成严重伤害。
认真做好体育课的常规安全工作,建立起体育安全工作的第二道防线。
三、对老师、学生进行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的培训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猝死的定义:平时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五的猝死事件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心脏骤停后,4-6分钟就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死亡。因此在“黄金三分钟”里越早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回来的可能性就越大。目前来说,我国全民心肺复苏普及率较低,急需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加强对在校师生的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
我校购置心肺复苏训练人体模型和人工呼吸面膜等相关教学仪器,还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心率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以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红十字医院医生来我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由体育老师在体育理论课时对学生进行培训,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务必追求实效,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身实践,掌握技能。
心肺复苏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识别判断:确保安全,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有无呼吸。2.求救:呼叫、求救,表明身份,寻求现场帮助,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3.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救护人员肘关节伸直,两手掌平行重叠,垂直胸壁按压,按压幅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min,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反复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交替进行,5组后检查呼吸脉搏,如未恢复,继续重复心肺复苏。4.除颤:如学校配备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将胸骨电极片置于右锁骨下方,心尖电极片置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侧部,自动分析心律并电击,除颤后请立刻心肺复苏,如果复苏过程中患者有了反应和呼吸,则停止按压,否则应持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AED会再次分析心律,完成下一次除颤准备。
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建立起体育安全工作第三道防线。
四、建立周全的校园突发体育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
众所周知,体育课、课外活动是校园安全事件的高发时间段,通过对特异体质学生的排查和做好体育课常规安全工作,加强了对师生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培训,努力降低了校园发生体育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有时候防不胜防,因此建立起周全的校园突发体育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经常演练并结合本校实际予以改进。
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首,学校医务人员、中层行政领导、班主任、体育老师、保安为组员的安全应急小组。当有学生在校园里受伤或身份突发疾病,班主任和任课立即向学校主管安全领导汇报,安全应急小组人员迅速到场,马上对学生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决定是否现场急救或送医院急救,如送医院急救,有责任教师和班主任跟随,事后有该教师书面记录事件发生过程,及时探视和关怀学生的康复情况。
五、购买保险来降低不可抗拒的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经济风险
保险是一种经济制度,它对学生产生的意外伤害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所作的是预防性投入,有利于学生的合法权益,转移和降低学校风险。由于体育运动的风险不确定性,尽管学校和老师在努力克服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但有时候防不胜防,有些风险总无法避免,因此要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保险意识,了解保险的好处,提供保险渠道,大力提高学生的参保率,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学生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参考文献:
【1】鲍钢城. 《预防特异体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安全事故发生的研究》 当代体育科技,2011(3)
【2】叶文涛等. 《健康生活和猝死说再见:浅谈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及预防》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12).
【3】赵汉华.《构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防控制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