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数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及措施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尹东玉
[导读] 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课程

        尹东玉
        宿州三中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要: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课程,因此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推行,高考中的数学试题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基于此,以下对高中数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及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常见错误;措施
引言
        学生逻辑思维养成的阶段是在高中,而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性逻辑思维的关键学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构建质量成正相关性。高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表现其逻辑思维是否严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是有因有果,这其中需要逻辑思维作为导向。教师需要秉持解题能力灵活性大于一切的思想,全面扶持学生建立解题路径,并学会分析,以实现教育根本目标。
一、高中数学解题常出现的错误分析
        (一)解题思路不规范
        数学学习有效性的评判标准应该兼顾有效输入和灵活输出等两个方面。然而,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主要的弊端,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学生在学习时并不能够理解解题的原则和方法,一旦遇到问题,常常生搬硬套数学公式。还有一些同学虽然对解题步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行文不规范,解题格式存在很多瑕疵,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判卷进度和节奏,还会对其系统性解体思维的流畅性造成干扰,也无助于第二次检查,长此以往,养成了很多不健康的解题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常遇坎坷,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低效。
        (二)细微的知识理解错误
        想要正确地解答数学题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题目的知识理解正确,这也是解答题目的关键所在。理解分析题目中所给出现的信息,再根据信息和最终要求与求解的内容进行联系,才能分析出解答题目的步骤和方法。如果无法正确分析题目的已知和未知条件与结论,那就更不可能推理出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题目中细微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刻。数学题目都是由多个知识点组建而成的,如果不能够剖析清楚每一个知识点,那都会造成知识理解的错误,条件与结论逻辑关系不清楚,使得解题不能成功。这是高中数学学生集体的常见错误之一,也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常见问题之一。
        (三)审题不准确
        在教学现状的系统中,有一种关键词无法避免,即审题问题。这是教学的障碍,也是学生学习的痛点。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审题时不具备严谨和全面的思维意识,在读题时并不能做到全面和准确理解,而时间和心理因素常常会驱使其立刻下笔,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想而知,学生很难把题做对。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生如何审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此教学理念和要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其并没有对学生的审题准确性的训练方面给予强化。
二、减少解题错误的基本措施
        (一)教学中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众所周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数学题目也是一样,大多数的数学题目都有多种的解决方法。不同的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利用不同的逻辑观念,推导出问题答案的。按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还采用单一的解答方法,这会让学生在题目中所得到的知识有限。在高中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基础方法去解决题目,让学生了解问题,清晰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满足全班学生的个性教育发展,优先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

然后教师在拓展解题方法,明确思维步骤,列出条件与结论最终的关系,帮助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培养思维的可逆性。多种方法解决一道问题,也会把这个问题剖析得更加清晰,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有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很重要,其关系到其理科科目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助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学生的逻辑能力提高了,做题中的逻辑错误就会避免,也将会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多元化教学,差异化管理
        新课标强调素质元素的渗透,然而,不同的个体其基础不同,强化的方法和程度也应有所差异。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划分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引导,这种渗透了竞争和合作元素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需要,对症下药,激活兴趣点,使得其能贴合新课改中的素质教育。另外,差异化教学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针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以有效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多样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多的实践,而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多钻研,同时教师也需要多钻研学习,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高中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福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还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热情,最为主要的是能够尽可能结合学生个人需要开展教学,教学的效用性可以实现大幅度升级。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运用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运用,并将数学方法进行一个明确的归纳分类。具体来说,在进行单元分类学习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数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自主地进行分析探讨,对数学知识的名称、内容和规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然后教师再给出公式定义。此外,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数学探讨,在数学学习探讨中发现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代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如何解答数形结合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逐步地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3]。比如,在教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3,2)(-4,1)(0,1),那么请你求出这一三角形的斜率,并说出这三条直线的倾斜角属于钝角还是锐角。”学生可能刚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进行解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图形的方式,根据这三点的坐标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来,之后再将相应的直线画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之后在进行简单的运算计算出这三条直线的斜率。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计算,可以让学生更为快速、准确地进行解题。
结束语
        学生对认知识的认知都是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帮助其进步是高中教育的共同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错题,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错题次数,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洁.高中生数学解题中错误原因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3).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36.
[2]马珍珍.探讨高中数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及措施[J].新课程,2020(24):206.
[3]臧永建.高中数学解题错误成因与解决方案[J].高中数理化,2020(06):18-19.
[4]邱奉美.高中数学解题后的反思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09):6.
[5]平克.高中数学解题错误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9(24):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