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麻宏誉
[导读] 在新课改的教育浪潮之下,教学的各个步骤都在被逐步优化。

        麻宏誉
        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西园子小学   718699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浪潮之下,教学的各个步骤都在被逐步优化。预习,作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是连接课下与课上的纽带。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预习是教师必须重视的一项任务。做好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要学习的新知识,提前了解哪些知识是自己需要重点学习的,哪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可以让课堂中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被减轻许多,可以获得更有效的教学反馈的同时,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实践研究
        引言:数学是一个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的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这样普遍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来看,课前预习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但也正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使得组织小学生正确课前预习是一直以来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甚至有时预习通常就是走个形式。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再以传授知识为首要任务,而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当前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正确掌握预习的方法,在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将新旧知识融合吸收,发现新知识中有哪些难点,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性的学习。如果学生不做预习的准备,那在课堂上只能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讲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自己要重点学习的,学习体验较为被动。而通过预习,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其次,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在课堂中活跃气氛。以往的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将知识一股脑地讲给学生,学生只会一味地听,做笔记。学生的学习地位非常被动,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气氛也就变得沉闷、乏味。如果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学生了解了将要学习的知识中有哪些自己不懂得地方,可以及时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中的疑惑,互相交流学习的同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了,师生间的交流也变多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最后,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步骤之一,教师通过教授学生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学习的主次,让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有条理地进行知识难度的划分,合理分配课堂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掌握课堂学习的节奏,有效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


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首先,数学来源于生活,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最终也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向学生传递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从而调动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预习。同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更快发展。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购买学习用品时,自己尝试着计算,这样可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更注重课前的预习任务。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伙伴。小学生一般有着比较强的自尊心,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希望得到鼓励和肯定,适当地鼓励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没有掌握太多学习经验和技巧,对于陌生的知识通常不感兴趣,也就不爱预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多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逐渐习惯课前预习,慢慢掌握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学生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应该耐心的、委婉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主动预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最后,用对预习方法,预习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学生采用了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那么将会取得很好的预习效果。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开展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但有时往往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学生依然不会主动思考,只会死记硬背,预习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教师在教授学生预习方法时,要让学生将预习变成一种学习习惯,充分发挥预习的价值。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关于“倒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预习。明确应该重点预习的内容,注意预习重点难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先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和家长,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好习惯,对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重点难点勾画出来,总结重要的知识,以便更好的复习。这样不仅能提升预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一举两得。
        总之,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必要准备,教师和学生应该对课前预习重视起来,树立良好的课前预习观念,学习正确的课前预习方法,在提升学生预习兴趣、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授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督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吸收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合理的预习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做到轻松学习,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晁君莉.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40):P.1-1.
[2]王芳.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035).
[3]王秋, 阿热.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20, 000(012):112,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