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立荣
乐清市教育技术中心
【摘要】教学仪器和教育装备是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石。产品质量和管理维护不只是学生做某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问题,还会对学生质量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验教学仪器管理问题百出,现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相应政策和评价监督直击痛点,甚至直击各方切身利益。
【关键词】实验教学仪器 管理 现状 政策 评价
近几年的全国教育装备展上,我们发现,占大头的总是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和推广,狭义的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新产品的推广少之又少。笔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学校采购实验教学仪器新产品的愿望明显不足。求证于商家,也得到了证实:他们在实验教学仪器的销售额上一直在萎缩。这种现状,严重挫伤了生产商的研发积极性,实验教学仪器新产品的推广当然只会越来越少。
教学仪器和教育装备是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石。产品质量和管理维护不只是学生做某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问题,还会对学生质量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的质量本应该要比社会产品的质量更好、更高才行。它的管理维护本应该要比一般企业的管理更好、更专业才对。中小学教学仪器管理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也做了一番调研,粗浅小结如下:
一、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质量在不断下降。现行课程中使用的很多教学实验器材,很多是跟上世纪70-80年代的生产生活用品紧密相关的,如今已步入产品淘汰边缘。市场上很难买到灯珠、灯座、刀式开关就是一个例子。大家都明白,进入淘汰边缘的产品,再加上人为的地域采购严重限制,单一产品销售对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销售保障托底,生产商很容易在保质和保“命”上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中学做电学实验的小电表,用一次30%的电表就坏了;测量同一物体,不同温度计、量筒等测量仪器读数相差竟达多个刻度;天平和显微镜等精密型仪器,极易锈蚀和结构松脱。
二、现有实验教学仪器难以适应新课改后的教学要求。多次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学校对实验材料的准备则越来越力不从心。众所周知,大多数实验的准备是需要任课教师亲力亲为的。生物实验材料的准备,受限于季节、地域;化学实验材料中的化学品准备,各种管制越来越多;物理实验材料的准备,既受制于仪器的完好度精密度,又紧密联系上世纪70-80年代的生活用品。义务教育阶段理化生合并为科学课程后,教材内容更丰富,实验和活动也更多。一位教师一周内要准备多个实验已成为常态。事实上,要想实验结果理想而不出意外,实验准备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想办法获取实验材料(包括购买费用很难报销的活体材料)、还要进行实验预演各种准备。现有的很多实验教学仪器故障多,教学呈现不明显,甚至出现反向教学效果,大大加长了实验准备时间。实验构件搭建费劲,接插性能差,无配套标准精度可言。无论是放置的稳定性还是性能的稳定性,更遑论根据中小学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在设计上考虑实验教学仪器携带、搬运、分发、整理是否方便,均差强人意。现有实验教学仪器对任课教师来说非常鸡肋,随着实验准备时间因此越来越长,也令他们苦不堪言。
三、实验教学仪器管理人才面临青黄不接。受学校教师编制定额的影响,绝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很难有专职实验员,甚至连兼职实验员都难以配备。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导致的人口聚集,城镇学校的辅助功能用房建设又普遍不足,甚至被移用成教室。实验室不足了,实验教学仪器管理人才也就减少了用武之地。时间一长,本就不足的实验教学仪器管理人才,一方面转岗流失,一方面青黄不接,实验教学仪器管理人才问题越来越恶化。
四、常年培训,仍然无法扭转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管理在专业化上的不足。
到学校调研时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校没有登记实验器材使用的基本规范,甚至使用的化学品标签脱落也没能及时补上。一旦在教学期间进入学校实验室和器材室,学校的实验室积尘多、杂物多、器材设施破损多、包装盒未拆的仪器多等问题随处可见。
某市在处理实验室危险品废弃物时,前期做了大量的培训。多个区县学校上报了巨量的废弃化学试剂,其中大部分是因化学品标签脱落无法辨别的化学试剂。平均下来,每校有超10瓶不明化学品。可见学校实验室管理已相当混乱。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是:某学校换了一个专业一点的实验室管理员后,通过简单的颜色气味酸碱性识别,近30瓶不明化学品大部分给分辨出来了。有些学校为了加强危化品管理,长期将高锰酸钾和盐酸同放在一个铁质危化品柜中,也不接通电源让柜内气体流通。不到1年,这些危化品柜就锈蚀了。有的学校,一边看着生物浸制标本由于防腐液的挥发缺失而裸露在空气中黑化,一边将福尔马林溶液(甲醛溶液)作为废弃物申报处置。
笔者经历不同省市工作学习经验,也有了解过不同省市的中小学学校实验室管理情况,并不认为上述现象是特例。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管理在专业化上的不足,培训只能缓解,但不是“一贴灵”,起不到扭转作用。实验管理教师老弱病残一大把,实验教学管理岗位事实上变成了福利性、照顾性的岗位,是全国各地学校的通病。这样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流动性大,工作责任投入都难以保证,更说不上专业了,年年培训,年年出状况在所难免。
本文基于以上乱象,于改变实验教学仪器管理现状所作的建议是:分步完善实验类教学评价平台,充分保障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一、充分开放,大力拓宽实验类教学。承认学校现有的实验类教学不足,并明列社会力量可参与的项目清单及标准,让社会上有资质有能力的专业机构或团队补充教学力量的不足。试图让学校事事俱会,面面俱到,既无现实的必要,更无制度上的可能,甚至会让学校无所适从,顾此失彼,连自身的固有优势也不能彰显。
二、有效整合,有序开展实验类教学。有效整合现有的实验类教学平台如少年宫、学生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小制作小发明、STEAM课程等,强主干去重叠,结合学校课程有序开展。
三、合理竞争,分步完善实验类教学评价平台。在引进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标准下,完善操作流设计,大平台充分竞争,让实验类教学在竞争中不断更新不断做大。当然,分步加大人、财、物供给支出,有效保护竞争的公平公正,充分保证竞争结果的区分度和引用率,在竞争中完善实验类教学评价平台。
四、争取支持,充分夯实中小学实验教学的保障政策。一旦实验类教学评价平台成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平台,中小学实验教学必将迎来大变革,大发展。一旦实验教学迎来大发展,提高教学仪器生产标准,淘汰落后教学仪器将不再是口号。作为制造大国,生产高质量高性能的教学仪器并不存在生产工艺问题。一旦实验教学评价监督到位,教学仪器的专业化管理将不再是空谈。作为人口大国,每年这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业压力巨大。严把学校实验管理人员准入门槛,招聘专业化管理人员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当然,没有政策支持,保障中小学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各项条件必定难以夯实,这需要用心争取。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仪器管理问题百出,现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相应政策和评价监督直击痛点,甚至直击各方切身利益。包括学校在内的任何一个的经济实体,产出效益才是它的真正痛点。国家要进入到创新型阶段,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显然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一定要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入更为高级的应用学习。现在就是一个历史机遇期。正如北京大学吴思诚先生所说的,“有大家的勤奋努力,有政策与经费的支持,我国自主研制的实验教学仪器一定能够取得跨越式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笔者深信,随着国家政策与经费的支持加大,上几代人的孜孜以求加上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工作,我们一定能抓住机遇,实现教学仪器研制与人才培养的飞跃,迎来实验教学仪器管理的专业化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陈炎莲 也谈科学课备课--备材料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3
[2]刘艳红 初中生物学实验开出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生物学教学2016 年(第 41 卷)第 11 期
[3]吴思诚 抓住机遇,实现教学仪器研制与人才培养的飞跃 物理实验 2016年9月 第36卷第9期
[4]中国教育装备发展口述史采访小组 我国教学仪器事业三十年的发展—刘诗海访谈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第24期
[5] 吴正顺,李芳蓉,张玉.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与对策———以广西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