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西药房近效期药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区伟彬
[导读]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法在西药房近效期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区伟彬
        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广东省佛山市528500
        【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法在西药房近效期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西药房近效期药物管理情况,针对其存有的问题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PDCA实施前后近效期药物登记情况及近效期药物品种产生例数。结果:PDCA实施后近效期药物产生的品种数也明显少于PDCA实施前,而且PDCA实施后近效期药物未登记、无标识的数量显著少于PDCA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更好地对西药房内近效期药物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减少近效期药物产生,进而有助于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法;近效期药物;西药房
        药物有效期管理是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保证药物质量、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工作。近效期药物主要指距离药物有效截止时间<6个月的药物,此类型药物均需要专人管理[1]。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持续改进质量的管理手段,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步骤反复进行。我院西药房将PDCA循环管理法引入到近效期药物管理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西药房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的近效期药品管理资料为PDCA实施前的数据,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为PDCA实施后设为数据。
1.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 P(计划)阶段:我院药事科成立PDCA管理小组,由西药房主任药师担任小组组织,另选4名临床经验≥10年的药师作为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近效期药品数据并进行分析,平均每月近效期药品数所占比例为2.54%,并发现存有一下问题:①药师缺乏责任心,药品效期管理意识薄弱;②药房内的药品货架存在药品拥挤、摆放混乱及未按批号分开存放的问题;③药房内存在药品积压、部分药品因滞销未及时处理而过期失效的问题;④各部门的药品效期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⑤近效期药品无专人管理、近效期药品不报及漏报、近效期药品未设置警示标识。同时,小组成员通过文献查阅、头脑风暴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具体有:①制度方面:一是药事科在药品效期管理中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二是科室内部缺乏药品效期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三是各部门药品效期管理缺乏监管机制。②人员因素:一是药房工作人员调配时未遵循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二是各药房未定期检查药品效期;三是各药房之间未能及时调剂近效期药品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四是药房药品请领性差。③药品因素:采购的部分药品新旧批号交替。④环境因素:药品摆放区域分散、药品摆放设计不合理。
        1.2.2实施阶段(D):针对存有的问题及其原因制定相关优化措施,(1)完善工作制度:①从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和报损销毁各个环节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药品效期;②建立奖惩机制,规定责任人未按规定及时上报近效期药品信息造成药品过期失效的,按情形予责任人经济处罚并与绩效考核挂钩。③定期组织药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药品效期管理相关工作知识并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绩效考核挂钩。(2)加强采购管理:①库管人员精细化制定采购计划,做到“以销定购”,“以销定领”,最大可能保障药品不断货且不积压。②完善药品采购管理流程,规定采购计划由库管人员拟定后须经采购员评估、科主任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③药品采购人员负责定期汇总各部门近效期药品,与临床和供货公司沟通后提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意见反馈给各小组组长。(3)加强药房效期管理:①药房安排专人负责药品申领,在HIS系统中根据药品使用情况设置库存上下限并定期调整,当药品库存低于下限时向药库申领,申请量以药品7天消耗量为宜。②严格落实区域责任制。各药房药品按存放区域划分到人,责任药师负责特定区域内达药品效期管理工作。(4)加强近效期药品监管:①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近效期药品,包括定期检查近效期药品效期、汇总上报近效期药品信息、建立近效期药品一览表张贴于各药房公示栏内。②建立近效期药品存放专区,并根据药品效期设置不同颜色警示标牌(近效期3个月内的药品为红色,近效期4至6个月的为黄色);③利用信息系统加强近效期药品监管。一是在HIS系统中增加近效期色标提示功能。二是在HIS系统建立近效期药品查询功能并提供近效期药品统计表。④药品效期6个月内的药品由药品采购人员协调各部门间调剂使用,同时与临床科室协调加快周转;对有效期3个月内的药品重点监控,联系药库作退换货处理。
(3)C(检查)阶段:PDCA管理小组每月不定期抽查近效期登记、标识及相关数据,每月抽查后,将本月近效期药物管理效果与上一个月作比较,明确优化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讨论本次PDCA循环中新发现的问题。(4)A(处理)阶段:针对存有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及相关要求进入到下一轮PDCA循环管理中,持续改进质量。
        1.3观察指标: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近效期药物未登记率、无标识率以及近效期药物产生品种数。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法由计划、实施、检查、改进4个阶段组成,每阶段相互联系形成一个闭合式的循环链[2],具体地说,在计划、实施阶段通过分析现状、小组讨论、文献查阅等寻找质量管理中存有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并严格执行,然后再实施检查、改进步骤及时发现新问题和确定阶段性改进效果,以优化措施进入下一轮管理,进而实现质量的持续优化与管理[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PDCA实施后近效期药物产生的品种数也明显少于PDCA实施前,而且PDCA实施后近效期药物未登记、无标识的数量显著少于PDCA实施前,说明PDCA循环管理实施与我院实际情况结合紧密,切实有效可行,有利于促进我院药物效期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减少近效期药品的产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及流程全面推行,建立长效机制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桑文涛,余芳蓉,李波,等.我院近效期药品产生原因调查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55-158,178.
[2]林家萍.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药库药品效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药品评价,2019,16(15):17,26.
[3]金岩,滕永和.PDCA循环在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1):126-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