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期   作者:陈福康
[导读]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陈福康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荣塘镇荣塘小学,         江西  宜春331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学习教材知识,还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情境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新型教学逐渐取替传统教学应用于小学教学之中,教师利用新型教学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被完全的转变过来,教师仍是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为此,教师可借助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优势
        在传统应试教学中,教师的教授方式主要以口头叙述为主,教学内容为课本中的固定内容,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生硬,很难在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只会让学生觉得语文知识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教师借助创设情境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具有的直观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立体直观,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加强学生自身的语文体验感。创设情境教学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产生与本课内容相互呼应的情绪,促使学生运用这种情绪去深度挖掘,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点,不断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相较于传统应试教学来说,创设情境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感觉语文教学并不是枯燥无趣的,而是生动形象的。现阶段的小学生思维都比较跳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保证教学情境的合理性,让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并在学习中感受语文学科带来的真正魅力。
二、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包含了大量的语文知识点,内容不但丰富有趣,文章还具有极强的故事感。语文学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大的联系。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借助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开展趣味性的教学互动,以此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1]。

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灾害情境。接下来教师在播放一些关于地震中救援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观看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接下来教学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文章,并引导学生理清行文脉络的同时,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爱,理解文章中儿子在地震中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巨大精神力量,进而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游戏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将兴趣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开展游戏教学,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并且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此教学方式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在教学中出现溜号、做小动作等不良现象,通过运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2]。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草船借箭”这一课,本课是关于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片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三国主题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开展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阅读课文,并在阅读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之后教师让每组学生分别到讲台前进行表演,并在表演中让其他小组成员细心观察,让他们对表演内容给予相应的评价,共同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此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情境导入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运用课前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导入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结合本课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选择合适的音乐、图片视频等,以此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收到双重感官的刺激下,快速进入正确学习状态,让学生从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3]。例如,学习五年级“开国大典”这一课,在导入环节时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这样的教学氛围:“在1949年10月1号的这一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前宣布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人民终于可以当家做主,不受外来侵略者的迫害!”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开国大典,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之后,教师引出本课内容开国大典,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作为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教师可从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入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春丽.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作文:教研, 2020, 000(005):1-1.
[2] 姚婷婷.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15(06):154.
[3] 薛佳.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新智慧, 2019, 000(009):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