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学院
摘要:母亲形象一直是中国电影形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电影创作中,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对母亲形象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传统电影中的母亲形象常常是男权话语之下的“圣母形象”:她们不但勤劳善良能干,而且富于牺牲精神,为了家庭、丈夫、孩子自我牺牲,女性的价值全部都体现在作为母亲的职责功能上,忽视了母亲作为女性、作为人的需求和价值。电影《茉莉花开》以三位女性的感情故事展开情节,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四位母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茉莉花开》中母亲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茉莉花开》、母亲形象、女性意识
一、第一位母亲——茉母,旧上海时期传统母亲。
茉的母亲是一位单身妈妈,用经营照相馆的收入养育女儿。当茉初遇孟老板,被邀请去拍照片的时候,这位母亲没有干预,只是高高在上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有什么好拍的。”母亲的态度,实际上是默认了茉的行为。戏剧性的是,接下来茉试戏的台词是:“你是玩弄女人的恶魔……我不狠你……”茉似乎早已经知道了自己依附男人的命运,但却没有逃脱这种命运。传统保守的母亲,也没有在关键时刻给她以正确的引导。在茉和电影公司签约的时候,第一时间跑回家和母亲分享她的喜悦,而母亲只是关心茉走了之后照相馆的生意怎么办,然后淡淡地说了一句:“拍电影,不是一件什么正经事……那老板待你挺好的?”茉:天真地回答:“是挺好的。”显然有人生阅历的母亲很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却没有给予女儿必要的劝诫和提醒,默许了一切。茉第一次夜不归家,母亲站在路口焦急地等着,看到茉和孟老板一起下车,母亲说:“你死哪去了……勾勾搭搭的,你的脸还要不要了。”传统的母亲,缺少了和女儿的交流和教导,只是以传统道德观念粗暴指责,对于引诱茉的孟老板却又表现出害羞、畏惧的模样。茉第二次晚归,母亲干脆锁上了门,这无疑是把茉推了出去。茉随孟老板离去,看似过起了风光无限的生活,实则沦为玩物。怀孕之后的茉因为怕疼,没有打掉孩子,一觉醒来,曾经风光的舞台不再了,孟老板捐款而逃,茉清醒的认识带自己被骗了。拎着行李大着肚子,茉离开了泡沫一样的幻梦,回头和曾经那个天真无畏的她挥手告别,从此茉不再相信男人。回到家中,母亲先是嘲讽,得知茉怀孕又被弃,又是恶毒的辱骂。茉母,恰恰是封建传统之下的保守母亲。缺乏沟通,屈从男权,用男权的方式解决问题。“看野眼”、“不要脸”、“怕人家不知道”、“丢人现眼”,在母亲不多的台词中,这些挖苦侮辱性的语言占了一大部分,母亲正用传统父权观念的偏见和态度对待女儿。而母亲自身也落入男人的欺骗中,面对男人的欺骗,母亲选择了自尽。传统伦理道德下的母亲是软弱的,母亲的死却让女儿强大了起来。影片第一小节的结尾,茉找到了娘舅,用两个耳光换了母亲的两个金戒指。抱着女儿坚定的走在街上,至此,茉的故事才传递出了一丝自强的意识。
茉母是男权制度的牺牲品,骨子里是软弱的,对待女儿却有着父权的强硬和粗暴。她们是传统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她自己的命运是无力的,她认为女性无法摆脱被男人玩弄的命运,因此对于茉的错误,她选择沉默。然而她虽然是封建男权制度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施暴者,她用封建男权对女性的偏见伤害着自己的女儿。“母亲和子女间的不和谐一直隐晦的存在于叙事作品中,尤其是作为同性的母亲和女儿,在异性面前的竞争更是充满了火药味。
”[ 秦雪影:电影《茉莉花开》中的两种母女关系【J】,大众文艺,2017年第14期]茉母几次出场都是在楼梯之上,高高的俯视着对女儿说话,这象征这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威,这对母女之间缺乏同等的对话,缺乏关怀与同情,更多的是冷漠和互相嘲讽。
(二)第二位母亲——茉,活在梦里的母亲
年轻的茉视女儿为幸福的绊脚石,她说“从你出生,我就没一天好日子过。”直到年老她都认为,如果没有莉她的日子会特别风光,茉一直活在幻梦里。然而茉母去世后,茉也独立地抚养莉成人,和女儿相依为命。成熟后的茉,对待长大的女儿是关怀的,知道女儿交往男朋友之后百般询问,告诫莉“走错一步,后悔一辈子。”在餐桌上,茉和邹杰的对话,不卑不亢,维护了自己和女儿的尊严。当茉知道莉要结婚了,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不再是茉母般地沉默和软弱。但成长在新时代的莉早已看不上母亲的做派,茉时时拿出当年的杂志回忆自己的风光,把所有的男人都叫“高占非”,茉是一位活在梦里的母亲。莉有和茉不一样的价值观,她更加实际,勇于追求眼前的幸福并拼命守护。茉和莉母女间的感情显然要比茉和茉母缓和得多。在婚后,莉遇到了生活的难题,仍旧会第一时间回到母亲身边,茉表现出的是关心和安慰。当莉因为不孕自杀的时候,留下的遗言也是嘱咐丈夫给茉生活费。茉和莉虽然也有争执,这对母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同时,莉的女儿花,也是由茉来抚养大的,花所感受到的母爱来自于外婆茉,茉和花彼此是贴心的。
三、第三母亲——莉,敢于追求幸福的母亲
影片对莉的成长没有交代,但从影片第一部分的表达中可以看出,莉的家庭环境是冷漠的。缺少父爱、母亲茉因对莉父亲的恨,对待女儿的态度也不会多热情温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于莉而言父爱是缺席的,母爱也是缺失的。这使得莉迫不及待地想逃离家庭。但莉的逃离和茉不一样,茉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走向了人生的悲剧。莉比茉勇敢,她不要像母亲一样,她更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第二部分影片开始,对生活充满憧憬的莉主动追求心仪的男孩子邹杰。但自小缺乏安全感的莉,婚后并不幸福,她时时害怕,处处怀疑,害怕丈夫不再爱自己,怀疑丈夫爱上别人。莉收养女儿,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掌控家庭,她害怕没有孩子会失去丈夫的爱,而女儿就是她维系婚姻的一个工具。然而,莉的敏感多疑却在收养了女儿“花”之后愈发严重,她变得神经质,产生幻觉,甚至怀疑丈夫对养女不轨。丈夫不堪精神的折磨最终卧轨自尽了,丈夫的自杀对于莉来说也是一种抛弃。她竭力地想抓住自己的幸福,抓住自己的丈夫和家庭,最终还是失去了,莉也随之消失。“《茉莉花开》中的女性形象仍然对男性有很大的依附性,这种挣扎和反抗也并不彻底,但是她们在人格上开始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孙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解读《茉莉花开》的女性形象【J】,电影评介,2007年1月]莉虽然是一位敢于追求幸福的母亲,从这方面来看,莉的女性意识开始萌生了,但因为家庭环境导致的安全感缺失、精神压迫和心理疾病等,使莉最终没有冲破男权的压迫,没有实现女性意识的彻底觉醒。对于花而言,莉不仅仅是缺席的,还是一个为了掌控幸福而失控的母亲。
(四)第四位母亲——花,
影片的第三部分开端,首先展现了陷入爱情中的花。她为了爱人牺牲自我,白天拼命的工作赚钱,为结婚积攒,晚上为读大学的丈夫小杜打毛衣。在爱情中,花是传统的、痴情的。但知道丈夫变心了之后,她变得坚强起来。她独自送走了外婆,不卑不亢地和丈夫谈离婚,她说“孩子是我生的,我自己养。”打算和小杜同归于尽的花,最终因为孩子放弃了,“她说,如果没有孩子就说不定了。”母爱战胜了对男人的狠。花虽然被抛弃了,但她没有自我抛弃。她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好衣物,她做胎教,她提前计算好从家到医院的时间,她虽孤立无缘却有条不紊。她遭到了丈夫的背叛,却不把对男人的仇恨转嫁给孩子,她全身心地等待这孩子的出世。我们看到了女性的成熟和坚强。最后,花独自一人在大雨滂沱黑夜中生下孩子的一幕令人震撼,她没有一丝软弱,是那样勇敢那样坚定。我们看到了独立坚强的母亲和女性意识崛起的母亲。
从茉抱着孩子坚定地转身离去,到莉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再到花乐观坚强地独自抚养孩子,电影对母亲形象的诠释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坚定成熟的女性独立意识。花没有因为男人的抛弃而放弃自我,也没有因为男人的抛弃而迷失自我,她成为了一个真正强大独立勇敢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