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3900519780709XXXX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在建筑领域中风险管理一直都属于主要话题,如果施工单位无法做好风险管理,就会引发各种安全事故的形成,不利于施工进度、人员安全以及工程效益,还会限制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以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为核心,先提出近年来建筑施工在安全风险方面的具体状况,明确安全风险的形成原因,继而提出如何将大数据作为基础,开展更加全面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关键词:大数据视角;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风险源分析
1.1施工人员的因素
施工人员的因素主要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现场的行为主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将对现场安全情况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施工用人量大,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一方面,一些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人员入职后的安全教育,或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施工人员难以形成较好的安全意识,施工现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不足也是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他们在施工现场往往存在不安全行为,如未佩戴防护用品、奔跑作业等。另外,也存在施工人员因为自身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操作失误的情况。这些都增加了施工安全的风险。
1.2环境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与施工风险的传播密切相关。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环境主要是开放的,再加上建筑物本身体积巨大、无法自由移动的特点,施工人员的环境条件会受到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施工过程中随时可能影响施工的其他环境问题过程因素影响建筑业安全造成事故的原因: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人员。在为避免施工环境对作业人员造成安全隐患,首先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按照各施工作业人员的作业程序,加强施工现场的环保意识;工作中要避免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和地质条件的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1.3施工材料的因素
施工材料的因素主要指施工材料处于不安全状态。在施工现场中,施工材料的不安全状态,如施工材料的进场验收不合格、存储和保管情况不佳、材料出厂质量不达标等情况,会直接对施工安全产生影响。如果施工单位未对这些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将增加安全风险。
2大数据视角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1基于大数据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基于大数据进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机械、环境和管理进行识别。利用传统手段进行数据识别,如直接经验法、对照检查表法等,加上大数据技术性分析得到最终的综合性风险识别结果。数据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如红外感应器、RFID、定位系统等智能传感器将施工现场的人材机环管5大要素用互联网联系起来,形成数据化管理,达到同步检测、实时监控;二是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安全生产数据库中,运用机械语言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风险识别;三是行业内的历史安全事故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关联分析,并获取数据中的价值规律,从而指导风险管理。
2.2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施工计划必须符合国家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安全管理。特别是,我们将根据已发布的安全管理法规在基层开展工作,从而增加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风险。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或发现安全问题,监控力量并尽快追究责任人。如果每个建筑公司都希望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则首先要承担施工方与第三方监管机构之间的责任和权力,以便充分行使监管机构的执法和监督职能。
2.3规范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在一些危险区域施工,比如:建筑平台板以及脚手架等等,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保证这些区域的结构面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增设安全防护设施,以确保建筑结构以及外部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人员在开展高空作业时必须要系好保护绳,以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其次,建筑工程施工对气候条件有很高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施行科学预测分析每天的气候变化情况,一些恶劣天气容易造成施工安全问题出现,导致更大的伤害,比如:雨雪以及大风等等,所以在恶劣天气出现前,需要科学保护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气象设备,这样能够迅速精确地获得天气信息,为保证施工现场施工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而且在塔吊上安装避雷针以及风速测量仪等等,如果风力超过六级,这时塔吊必须要终止作业,防止出现雷击问题,使避雷针能够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通过制定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确保塔吊顺利开展工作,而且可以确保塔吊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4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有了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后,并不代表着可以开始进行安全管理行动,而是在行动之前,还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度内容的确立需要相关人员全方面、多角度地考虑建筑安全问题,并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情况,从增加安全意识、实行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部门中涉及到的管理人员都要明确安全管理的核心内涵,更要认准安全的定位,将相关制度的具体内容作为自身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准则,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与此同时,安全管理制度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因此,为了避免有所疏漏,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并且要不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加大安全隐患的检查力度,将处理安全事故的流程进行具体细化。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事故,企业需要关注防范水平,将控制工程质量与保障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未来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要求施工企业能够对施工人员定时定期开展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培训,从而保证施工人员拥有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还需要对整体工程进行管理,设置专业部门进行管理。需要完善安全技能制度,从而详细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群体的需求。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能够注重操作细节,从而降低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概率。
2.5基于大数据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基于大数据进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机械、环境和管理进行识别。利用传统手段进行数据识别,如直接经验法、对照检查表法等,加上大数据技术性分析得到最终的综合性风险识别结果。数据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如红外感应器、RFID、定位系统等智能传感器将施工现场的人材机环管5大要素用互联网联系起来,形成数据化管理,达到同步检测、实时监控;二是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安全生产数据库中,运用机械语言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风险识别;三是行业内的历史安全事故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关联分析,并获取数据中的价值规律,从而指导风险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大数据技术启动风险识别,形成大型安全生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关联分析和置信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分类结果的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控制计数器,使用大数据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使施工现场管理更加标准化,更加科学和有效,因此,大数据领域的施工技术在未来将展开全面的推广和实施,这可以给大数据在建筑领域视角做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宁勇.基于大数据的铁路安全管理指数预警分析及应用[J].铁道技术监督,2019,389(03):44-49.
[2]杨文广.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空间设施建设安全风险智能管理[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9,11(01):120-124.
[3]高飞.基于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24):1-1.
[4]蔚佳璇.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最佳实践——以警务大数据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