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充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郭志霞
[导读]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倡“知识就是力量”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个重要的唯物主义命题
        郭志霞
        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
        摘要:王充是东汉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倡“知识就是力量”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个重要的唯物主义命题。在王充的《论衡》里有许多教育思想,不仅指导过当时的语文教育,而且对后世的语文教育也产生了良好而深刻的影响,值得当今语文教学借鉴。
        关键词:《论衡》  教育思想  启示
一、论教育作用
        首先,王充在《论衡》前几章中肯定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他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增长人的才能;最后,他肯定了环境对人性发展的影响。
        王充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考虑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我们当今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更应该对学生渗透价值观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二、论教育目的
        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把人才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他更重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想法的“鸿儒”,而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儒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思辨性表达与交流”,教师应注意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论教育内容
        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提出了建构“博览古今,众流百家之言”的教育内容思想,他认为只有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处理实际问题时才更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如今的教育提倡五育并举,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更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
四、论学习态度与方法
1.学知与闻见:
        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提出了“知为力”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知识就是力量”成为许多人勉励自己的格言。王充所倡导“知为力”的求实精神放到整个封建社会来看,是具有很大进步意义的。此外,王充在《论衡·案书篇》中写道,“远不如近,闻不如见”,告诉我们人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要想了解事实真相就必须与之接触;要想得到第一手的材料,必须深入实践进行研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只以书本知识为主,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后从中收获的知识。所以,王充在《论衡·定贤篇》中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见解,如果只是充当“搬运工”的角色,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算不得好教师。
2、思考与求是:
        首先,王充在《论衡·奇怪篇》中指出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第一步,只有通过逻辑思考才能帮助人们分析感性认识的正确与否。

所以,感性的经验只是学习的基础,更需重视思考加工,强调理性思维。这启发我们,当今的思想教育过程不要一味地讲与听,而是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以分析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思维性活动,让学生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并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断运用。其次王充在《论衡·薄葬篇》中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王充认为教学不可以离开现实,必须在实践中利用书本知识,以客观的事实来检验知识的真实性。
3、熟读与精思:
        王充在《论衡·恢国篇》中提出“积累岁月,见道弥深”,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学习时间越长,道理也就懂得更透彻,更明白。在熟读的基础上,王充也提倡细读精思,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有这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详略。
4、问难与拒师:
        王充在《论衡》的许多篇章里都指出经典并不是绝对的权威,敢于“问难”才是可贵的。而我们在现在的学校里,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不加思考,直接索要标准答案,凡事都不询问为什么,即使觉得有问题也不敢说出来,努力使自己融入“多数人的说法”里。基于此,学校更应该鼓励那些具有批判思维的学生。进而王充又提出 “距师”的学习方法,就是说要消除“唯师是从”的心理;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当今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理性批判的能力,学习才会有所发展。
五、王充的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
        虽然在某些方面,王充的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缺陷,比如他早期胎教思想的核心是“性定命”,遗传父母的天性是决定后天命运的全部因素,这显然太过绝对。但书中反映他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语文教育思想,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在教法和学法上,王充首先批判死记硬背,主张耳闻目见,身体力行,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尤其是作文写作的素材积累,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多角度观察,就没有真情实感的细节描写。现在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教学,大多是在“临阵磨枪”,初中考记叙文就讲一讲记叙文结构,高中考议论文就讲一讲议论文的三要素,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却一直不高。究其原因就是缺少真实的素材积累,我觉得教师可以每周带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社会,亲近自然,看到的感受到的远比那些书本中忘了名的“某一位哲人说过”的名言来的更有力量。所谓学是读之始,行是读之终,许多古文教育家也主张“学、问、思、辨、行”的教学顺序,最终都落脚在一个“行”字上。其次,王充认为只有通过提问和责难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也只有反复独立的思考和追问才能透彻的领悟知识的深层内涵。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技巧是很重要的。再次,在那个思想一统的久远时代,王充敢于批判,对诸子百家学说兼容并包、大胆创新,并提出对“标准”的质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勇于独立思考,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品质。最后,王充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生。我们的现代教育也同样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并有所期待,用鼓励的言语和眼神让学生相信自己,激发自身的个性和创造力,为社会塑造更多的“鸿儒”。
六、参考文献
        [1]张菁菁.王充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实践的启示[J].理论观察,2015,(01):114-115
        [2]潘宇俊.浅析王充的教育思想[J].学理论,2017,(08):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