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麻放
[导读]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开始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转变。

黑龙江财经学院艺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麻放  副教授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开始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转变。为了满足国家人才需求的标准,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革旧出新,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各类专业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现阶段我国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仍停留在课本知识以及基本专业技能等方面,教师在教授课本内容的时候也仅仅以引导的方式来完成整节课程内容的教授,此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还降低了课堂的整体效率。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课堂的教学为例,对“双创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要分析以及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双创教育;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重要性;应用策略
        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国家对于“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艺术高校为满足国家教育标准,将“双创教育”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去。在国家提高对“双创教育”重视程度的同时,政府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在此影响下,各类高校也积极地将其引入课堂予以响应,为培养出创新与创业“双创”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作出准备。由此可见,为满足国家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类高校将“双创教育”引入课堂是极为必要的。
        一、在“双创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堂基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学方式老化,缺乏系统化的课程设置
        现阶段,我国各类艺术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基本相同,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开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侧重艺术设计的技法与艺术设计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教学,这就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艺术设计基础内容方面的教学与优化,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基本考核也是以结课作业的形式呈现。这种教学课程的开展既无法发挥最大的课堂功效,也无法使学生拥有扎实的设计基础,进而影响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就需要进行质的改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课程设置进行重新调整,使其更加系统化、具体化。与此同时,设计专业的指导教师也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系统化调整。
        1.2、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节
        艺术设计专业是所有设计专业的统称,艺术设计分为很多个设计类别,不同的设计专业其研究方向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虽然每项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大致相同,但其专业课则会因类而异,因此在专业课程开展时一定要与基础课程相衔接,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的技术教学。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存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轨的问题。以某一艺术高校为例,该艺术高校设置了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两大设计专业,两类设计专业的设计方向是不同的,但该学校在进行专业授课的时候,对两类不同研究方向的设计专业所采取的授课方式却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套路组织学生写生,然后要求学生加强对造型的把控,教授方式以及内容过于固化。固化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这对于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该高校所呈现的主要教学问题在于课程的开展没有针对性,进而出现了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轨的问题。因此,学习在开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一定要做到基础与专业相衔接,否则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1.3、缺少足够的课外实践
        现阶段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在课堂上一般以艺术作品的展示以及老师知识的讲授为主,而实践的形式则是以课后作业为主。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升,多媒体也随之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之中,但由于执教者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最初阶段,因此,新的教学技术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多媒体在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师仅仅是利用其进行课件展示,学生也仅仅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艺术进行更加通透的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课堂时间学生无法充分的吸收好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又因为缺少课后时间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艺术设计课程这一方面所学无几。
        二、双创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础教学的改革策略
        2.1、教师应重视角色观念的转变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本就是更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训练以及想象思维发散方面的教育课程,而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于过于重视成绩等外在问题,往往把自身的讲解工作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而形成一种“师主生辅”的课堂模式,此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降低课堂效率及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角色观念的转换,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以促进学生设计能力方面的加强。
        2.2、用双创类课程优化艺术专业课程结构
        “双创教育”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更加符合国家的人才需求标准。当下艺术专业课程调整以及优化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因此,艺术高校就需要对现有的艺术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调整和修改,在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在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检测。校方在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调整时,要注重增加与创新相关的课程的增加,与此同时,还要将学生所学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紧密衔接,以避免出现基础与专业相脱轨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3、团队化的艺术教学课堂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双创潜能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会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然后在所讨论的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这种方式被称为“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指在脑中设定出一个主题,然后对该主题进行联想,进行思维上的发散,进而发现与该主题存在关联的其他内容,学生们在进行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小组商讨,将各自的意见表达出来,从而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该教学方式就需要教师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进行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组,然后使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各有所长进而形成优势互补,以此形成团队化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团队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双创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对我国人才培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艺术高校需要正视现阶段学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以促进“双创教育”模式可以顺利地应用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慧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08):136-137.
[2]白艳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2):72-75.
[3]马晓赟.浅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J].工业设计,2021(04):38-39.
[4]谢韵.广西民族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1(07):202-203.
黑龙江财经学院校级课题《校外培训教育行业发展远景研究》,课题编号MBJY202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