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以小学低年级快速跑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卢琦
[导读]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正确认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有效的优化,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在增强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与体育素养的发展。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小学部  卢琦

摘要:教学、学习和评价构建了完整的教学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观念,深化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重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优化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不足,切实有效的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理念
        引言: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未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的内在价值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原因在于教师在观念认知上存在偏差,致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较为分散,未能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
        一、深化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认知
        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通过科学的教学目标引导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构建起完整的教学环节,深化教学和评价的内在联系。在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互相作用下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结合体育教学的特征来看,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课程评价需求进行一致性目标的设定,优化传统模式下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根据相关教学调研结果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中缺少对教学目标的深度思考,仅是根据教学内容讲解部分理论知识,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不足,所产生的引导效果较为有限。同时,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契合度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自然就无法保障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此外,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会以学生的成绩为核心,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态度,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不一致,对于教学策略和目标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结合上述情况来看,体育教师需要深化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认知,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在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为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创造有利条件。
        二、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科学的目标指引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教师应当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保障教学的全面性,即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确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端正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以及促进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第二,展现教学的指向性,明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和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使教学目标可以发挥引导效用。
        以小学低年级快速跑教学为例,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涵盖以下三点:第一,引导学生掌握曲臂摆臂和直线跑结合的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第二,使学生初步掌握曲臂摆臂和直线跑的运动技能,可以在直线跑阶段进行科学的加速;第三,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完成练习任务,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态与同学一起练习并养成良性竞争意识。在以上三点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快速跑的技能,正确的知道自身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教师的客观评价引导下对加速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强化“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运用效果。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理应对体育教学存在浓厚的兴趣,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生的参与度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时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身体素质,与学生进行深度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运用设定的教学目标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实现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以笔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为例,在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加速跑教学时会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和活跃性特征,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每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在讲解完加速跑的动作要领和完成热身后,会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科学分组,开展胸前贴报纸加速跑的竞赛活动,3小组成员在起点,另外3名成员在终点,哨声响起后学生胸前放置一张报纸,保证加速跑过程中不会掉落,进行交替加速跑,根据最终的名次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种游戏性的学习,学生的协调能力、团队配合能力以及体育竞争意识都会得到加强,教学目标也可以更加高效的实现。
        四、创设体育教学氛围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为更好的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目标,教师需要创设体育教学氛围。这种情况下就对教师的个人能力与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进一步深化师生关系,增强教学效果。
        从小学生的身心素质来看,理解能力较为有限,身体素质也不能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的教学,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调整课时设置,可以适度的将教学内容拆解为多个课时,并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既要保障充足的理论知识讲解,也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参与机会,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理论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体育设备和场地的使用时间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体条件对场地和器材进行科学分配,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要进行有效的答疑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体育知识和技能。
        此外,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还要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性。以此加速跑教学为例,学生的奔跑速度较快,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教师应当确保教学场地的集中性,避免学生分散练习中出现危险,增强体育知识践行效果。对于左右摆臂、摆臂幅度过大、容易直臂摆动等普遍性问题进行详细的动作示范和讲解,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规范学生的加速跑动作,使学生在规范运动中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氛围。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正确认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有效的优化,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在增强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与体育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光.从小学体育教学评一致性出发的深度备课方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8):137-138.
[2]刘淑明.国测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取向与发展研究[J].体育时空, 2018,(11):65-67.
[3]朱为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反思与重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4):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