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 韩秀秀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韩秀秀
[导读] 伴随新教育的改革,语文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语文能培养一个人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感受世界。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阅读占据一定比重。阅读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从书中找寻我们想要的答案。

石浦镇延昌小学 韩秀秀     315700

摘要:伴随新教育的改革,语文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语文能培养一个人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感受世界。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阅读占据一定比重。阅读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从书中找寻我们想要的答案。阅读世界里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精彩,所以对学生要从小学阶段培养阅读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一)目标不够合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目标设定不够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之所以产生此种问题,其主要原因为:(1)目标与学生学情不符。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对学生学习基础水平、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兴趣点进行考量,教学任务布置让学生感觉语文阅读学习相对较难,这会对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以及语文阅读学习质量造成不利影响。(2)教学目标不够具体。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详细制定,阅读学习目标缺乏针对性、具体性,小学生对阅读学习目标理解较为笼统,这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利影响。
        (二)学生被动学习
        在部分教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在此背景下,学生无法针对阅读内容展开生生探讨、师生平等对话活动,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枯燥。与此同时,在被动学习地位下,学生无法对自身看法进行及时表达,这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语文阅读兴趣[1]。
        (三)解读不够多元
        在我国部分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文本解读依然存在一元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对阅读问题进行讲解时,盲目参照参考答案进行讲解,阅读文本的标准答案未必与学生想法相符,而学生想法也并非全无道理,如果教师因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就判定学生回答错误,就会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不利影响。
        (四)方法不够灵活
        在新课改背景下,“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语文教学要求,但就目前来看,此种教学方法依然应用广泛,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在具体阅读讲解中,存在着一味要求学生精读的问题,没有针对文本内容进行灵活变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首要工作。首先,教师应做到考量学生学情特点,如在低学段学生教学中,教师就应明确字词、流利朗读为重点讲解内容,如在高学段学生教学中,教师就应明确学生自我理解文本为重点教学内容,如在《山行》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教学学生读准“斜”字音,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出古诗描绘内容。其次,教师应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与层次性,在教学目标整合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以及知识技能等多个维度;在教学目标层次中,教师应对学生学年学习目标进行拆解,拆解为单元学习目标、文章学习目标等。



        (二)组织多方对话活动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与文本对话活动,进而了解作者情感,明确编者意图,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师生对话活动,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文本阅读进行讲解,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阅读问题,并为学生进行有效讲解,保证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信心;最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看法,并针对学生自我表达想法予以鼓励,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思考。 
        (三)教授科学阅读方法
        针对不同文本内容,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差异化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如在想象类文本内容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告知学生利用想象、感官体验文本内涵,在阅读过程之中,不必纠结此类文本内容的逻辑性;如在实用类文本内容的阅读中,教师就应告知学生找出文本内容规则、原理是重点阅读内容,同时需要学生对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性格予以适当了解;如在历史类文本内容的阅读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告知学生可以尝试阅读一些相关作品。
        (四)应用多元教学形式
        1.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理解。现阶段,教学情境主要为:(1)生活情境。教师联系学生现实生活,针对文本内容可以构建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清晰阅读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2]。(2)问题情境。教师针对文本内容,可以设置层次化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逐一解决中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地震的可怕,进而了解文本中人物情感的深刻性。
        2.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播放文本内容相关视频、图片,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定影视资源,加深学生文本理解。如在《七律·长征》的教学中,小学生普遍对历史存在不了解的现象,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引用《长征》等影视片段,让学生更为了解文本描绘背景。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圆明园》等影视片段。
        (五)构建家校合作机制
        家校合作机制的构建对于学生自主阅读活动开展具有积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辅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其次,需要开展家庭间阅读活动,如鼓励三五个家庭在双休日组织故事演讲活动、诗歌朗诵活动等,促进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参与户外阅读活动,如参与图书馆举办活动、少年宫举办活动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目标不够合理、学生被动学习、解读不够多元以及方法不够灵活的问题普遍存在,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组织多方对话活动、教授科学阅读方法、应用多元教学形式以及构建家校合作机制的主要策略,可以让此类教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赵香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107-108.
[2]尹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