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水利局 四川省眉山市 620500
摘要:饮水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也是最关注的事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工厂从城市逐渐转移到了农村,虽然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但也对农村的水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更好的建设。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思考
引言
在健康中国战略中,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十分重要。国家在相关的规划中也提出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步骤及饮水安全的标准。针对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1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应以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突破口,规避因饮水不当造成的疾病问题。由此可见,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维护当地居民切身利益的益民工作,可缓解水污染问题,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用水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供水系统效果相对较差,导致农村发展受到水资源限制,因此为加快农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应从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入手,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异,推动新农村建设,并有效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2.1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村内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不清问题突出。现阶段供水企业维修养护负责输水到村头总表,村内工程建成后多数直接交由村庄自行管理,工程产权不明晰,管理主体责任落实缺位问题较为突出。少数薄弱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费用全靠政府兜底,一旦出现问题便追究政府部门责任,基层干部意见较大。二是县级农村供水公司监管存在多龙治水问题。县级农村供水公司隶属单位多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行业监管却分属水利、住建、公用事业等多个部门,市级水利部门协调难度较大。三是原有老旧供水设施评估划转阻力较大。早期部分农村供水工程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在水厂资产和管理权划转至县级国有水务公司的过程中,部分个体投资人要价过高,增加了资产划转成本和时间。
2.2缺乏完备的水质检测与净水系统
我国农村具有人口数量庞大、分布比较广泛等特点,偏远地区经济实力往往是最弱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设施比较单一、粗陋,甚至在有些地区只是在一口井里放入一个水泵来解决农民的饮水问题,缺乏完备的水质检测与净水系统,农民饮水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3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绝大部分建于经济物质条件差、工资福利水平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对专业管理人才难以有效的吸引;此外,受限于经济条件和工程管护经费,对专职管水员的配备不允许较多。尤其是单村供水工程大多由村委会指定村民兼任,其运营与管理知识缺乏、维修养护水平低、工作杂事多且工资低,只起到简单的运行操作与看管作用,运行过程中因无法及时解决机电故障、管破漏水等问题,这进一步加大了管道和机电设备的受损程度,大大缩短了工程设计寿命,显著增加了维修成本,部分工程重复建设、配套维修频繁、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此外,供水单位科技与人才意识较为缺乏,对管理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与培训不够重视。
2.4供水工程收支不均衡
之所以会出现供水工程收支不均衡的问题,是因为部分农民并未使用过自来水,以往都是使用家中所打的水井来进行取水、用水,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当中,但是依旧有不少的农民还是沿用传统的家中水井取水方式,对于国家所建设的自来水工程并不是很重视,加上很多农民不愿意在自家有水井的情况之下,再去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费,导致国家供水工程收支不均衡,无法满足日常的开支需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无法顺利发展与运行。
3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3.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地方性差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各项操作的规范合理,切实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与时效性;此外,应综合考虑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管理技术档案、各级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站等因素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组建监督管理机构。以专业的技术人员组建监督管理机构,确保监督指导意见的科学性和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为了有效落实各项监督工作,对监督管理效果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以监督管理制度为基准实行有效的检查。同时,要保证监督的公开透明,公示质量检查结果,特别是要公开公示“水费”、“水质”“水价”检查结果。
3.2建设水质检测系统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还并没有建立水质检测系统,经常会出现水资源污染事故,给农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要加快建设水质检查系统的速度,让农民都能喝上“放心水、健康水”。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建立水质检测系统,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水质检测系统能够顺利地实施与运行,同时还要对水质检测系统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
3.3加强培训、提升技能
(1)定期组织学习培训。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提倡开展培训学习或自学活动,通过考核学习结果确保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2)考核管理制度内容。管理制度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依据,只有充分的熟悉规章制度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3)加强行业规范与法律的普及。以法律监督为基础开展各项监管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防止出现违法操作。
3.4全面推广供水单位和用水户合同管理
一是通过用水合同明确村内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指导县乡政府组织供水单位和受益村委会签订用水管理合同或供水设施保护协议,明确供水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保护范围及职责。进村管网以上供水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供水单位,村级管网及附属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受益村委会,入户设施保护责任主体为用水户。二是通过用水合同建立完善水价水费计收机制。配套完善计量设施,加大村内户表改造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新建工程推广一户一表、智能水表、远程抄表,实行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等水费收缴模式。全面落实供水单位和用水户合同管理,明确双方责任义务,用水单位和个人不缴纳水费按合同停水。三是建立完善财政资金补助机制。对水资源禀赋差、远距离引调水、高扬程输配水等水费收入不能覆盖供水成本的“特殊工程”,建立财政补助机制,将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补助兜底,促进农村供水服务均等化,保障基本用水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对于农村发展而言尤为重要。在实际建设中,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设方案,不断勘测与优化,明确工程建设职责,并加强对饮水工程的监督工作。此外还可通过创办协会等方式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借助混合供水、分级供水等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案为农村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推动全面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雁海.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建设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09):201-203.
[2]刘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J].农村科学实验,2020(02):95-96.
[3]刘星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19+24.
[4]罗玲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4):217.
[5]何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研究[J].山西农经,2018(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