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优化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 05月第05期   作者:梁金莲
[导读] 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选材的过程中注重于小学的心理建设和道德培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指导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高峰镇罗平小学    邮编537821
       摘要: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选材的过程中注重于小学的心理建设和道德培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指导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提升效果就成了我们思考的重点,不仅仅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课内的指导,而且要进行课外的阅读指导,甚至要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质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增效、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课本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为此教学内容就有了童趣的特点,但是仅仅阅读这些是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的,需要进一步地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潜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这些重任需要老师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效果,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质的飞跃。
       一、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
       1.根据兴趣爱好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众多的优秀读物中,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无疑是童话,童话的影响是会伴随一生。童话的语言简洁易懂,内容生动有趣,受到了广大小学生的欢迎,而且学生还能在童话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极富有感染力的情绪共鸣,学会不同的表达手法,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使真善美广植人心。 当然,课外阅读的题材中,经典名著也最受中高年级的学生欢迎,同样是有着极高的教育意义的。
       2.根据年级段选择
       选择课外读物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可以根据年级段来向学生介绍推荐读物。低年级的读物,最好是绘本,这些读物图文并茂,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右脑,丰富头脑中的表象,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读物最好是薄一点的,孩子们很快就读完一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中年级段可以读一些深刻的童话故事,如《下次开船港》《夏洛的网》等,可以读趣味性强的文学作品,如《窗边的小豆豆》等;可以读知识类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部分学生已经懂得欣赏富于文学性的长篇作品,最需要的是能带给他们强烈的真实感的作品。我们可以向高年级学生介绍儿童文学作品,经典名著,人物传记类作品。
       3.结合课内教学内容选择
  老师可以根据课内的教学内容,辐射延伸到课外。例如教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神话故事,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外神话故事》;教四年级下册《琥珀》,可以向学生介绍推荐本文作者——德国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著的《乌拉波拉故事集》。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的“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图书,也给了我们明确的课外阅读读物的指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课内资源为课外阅读添砖加瓦。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1.变革教学成果的评判标准
  将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变革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增设课外阅读相关课程,从课程上引导教师重视课外阅读的教学。让课外阅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开放学校的图书资源,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同时举办多种类型的阅读分享会、阅读竞赛等活动,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學生的阅读兴趣。
   2.课外阅读教学的分组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应从阅读兴趣、阅读基础等不同角度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针对不同小组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例如,将阅读兴趣浓厚的学生分成一组,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在认识字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含义;在教师、家长的督促下,促使阅读兴趣不足的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3.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首先要意识到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要对学生有耐心,给他们创设宽松的自主阅读环境。阅读计划的制定要讲究循序渐进,先从阅读方法的学习入手,从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段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4.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课内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对课内知识有了一定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的延伸,不仅能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以及促进其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法国作家法布尔《蟋蟀的住宅》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内教学激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昆虫记》进行阅读,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侧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阅读方法的教授外,教师还应该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阅读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很多文章的阅读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此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PPT演示、视频播放等内容将阅读更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往往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在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还要在老师的合理带领之下,利用各种手段,结合课内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在课外阅读中反复训练,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使得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涉足课外阅读有着长远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王晓惠.树立三种意识,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增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6):17.
       [2]鲍昌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与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