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抗震加固技术应用 王艳峰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下   作者:王艳峰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建筑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相应地人们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要求在提高。然而,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土建机构工程抗震级别不高,甚至存在没有经过抗震处理的情况,面对大型地震灾害,大部分建建筑物抵御能力较低。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艳峰   45001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建筑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相应地人们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要求在提高。然而,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土建机构工程抗震级别不高,甚至存在没有经过抗震处理的情况,面对大型地震灾害,大部分建建筑物抵御能力较低。为了提高土建结构工程的抗震加固技术水平,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保证土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土建结构工程;抗震加固;管理;
        一、土建结构工程中常用的抗震加固技术
        1. 消能减震加固技术
        消能减震抗震技术由两部分组成,即主体结构与消能构件。当工程构件发生偏移问题时,通过借助消能器的作用有效调整对工程机构的动力特性。也就是说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可改变侧力构件的消能装置,减少土建工程两端相对速度或相位移位所带来的变形与摩擦能耗,有效降低由土建主体机构受地震而产生的共振现象,防止土建结构出现摇晃。该技术对土建结构加固利用阻尼器,加快土建结构工程的反应速度,有效弥补传统抗震加固存在的不足,以此提升土建结构整体抗压性能。
        2. 预应力抗震加固法
        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借助钢拉杆或撑杆来有效施加预应力,从而对外加结构起到很好的加固防护效果,这对提升原有的土建机构的刚度、抗裂性能及承载力等具有非常强的作用。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最突出的优势特点是不占用过多的空间,施工人员可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就可以进行加固处理,最终所取得的抗震加固效果也比较理想。
        3. 增大截面积抗震加固法
        当梁、柱构件抗震力不够时可采用增大截面积的方法,以此提升土建结构整体的承载力。在混凝土结构当中该技术比较常见,由于其操作比较简单,对相关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较低,因而在土建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另外,对增大截面积抗震加固法在土建结构中使用,首先要考虑分析整体结构,不能为局部加大而加大,必须选择良好的施工材料,保证所选择的材料与土建结构较好结合,以此在根本上确保土建结构整体承载力提升。此外,加大截面还需要考虑三点:其一是在使用该技术时注意结构加固后的固有频率进入到地震或风震的共振区域;其二是现场湿作业的工作量较大,相对养护时间比较延长;其三是构建截面的增大对结构的外观及房屋或桥梁净空造成影响,需要对梁、板及柱等一般结构加固。
        4. 高弹性材料加固法
        在抗震加固技术中对新型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最为典型的是日本国家所研发的高弹性材料加固法。该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在建设物抗震加固过程中在抗震带上涂上粘合剂,并且将其固定在指出支柱上,以此实现土建结构整体稳定性。与其它的抗震加固方法不同,其方法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且对所消耗的经费较少。另外,该方法还可以通过采用预应力的加固方法,首先对FRP施加预应力,然后将其外贴于结构上而达到对结构的加固目的。该方法可有效克服FRP材料本身的不足点,实现对土建结构刚度与强度的加固。
        二、土建结构工程中抗震加固技术应用注意点
        1. 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
        对以上几种常见的抗震加固技术了解之后,针对一些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需要将评价地震的安全性能放在首位,并且是处于重要的地位上。在评价工作完成之后,将建筑地震安全性能评价结果作为依据,进而设计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然后将抗震设防领域中各项相关工作妥善地完成。
        2. 注意先加固再夹层
        在土建建筑物加固工作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和夹层之间相互进行融合。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先加固再夹层。当加固技术处理完之后处理夹层工作。对地基承载力处理工作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作用的长期性。


对夹层处理后的建筑物需要经整体性评估处理。对待处理的建筑物加固结构进行可行性与经济性分析,需要分析抗震加固领域在其中的地位。在抗震加固工作中加固工作的顺利展开与夹层处理具有相互关系,这对经加固处理后的建筑物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在建筑物抗震加固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对加固技术所产生的结果。
        3.做好钢筋施工前打磨工作
        在土建工程的钢筋施工开始之前,需要适当地加固土建工程,一般情况下,在施工前需做好钢筋打磨工作,在打磨开始阶段,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的规范标准。在打磨过程中合理选择打磨工具,除了应用机械设备外,还需要借助人工科学校正与设计。在具体打磨过程中为了避免钢筋表面出现生锈情况,必须将钢筋打磨到金属出现光泽为止。另外,在对钢筋行打磨时必选合理考虑钢筋直径。除此之外,需要合理处理钢筋表面的油污。这是由于在实际运输与管理环节中钢筋保存不当,其表面难免会附着油污,影响其使用特性。此外,为了避免钢筋放置混乱,需要对钢筋加强归置管理,将钢筋放置在合适的的地方,避免受到二次污染。
        4.注意钻孔清洗
        在工程结构中钢筋使用需要进行钻孔,在钻孔过程中除了控制好钻进工艺,将钻进工艺钻进深度控制在钢筋20D以上,且钻进孔径满足钢筋直径4~8mm之间。另外,还需要在结构加固技术施工中做好钻孔清洁工作,保证钻孔干净整洁。在清洗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使用汽油泵、清洗刷进行清孔,在清洗后用干净的棉花对清洁孔密封。在此过程中注意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渗漏或裂缝情况,必要情况下可消除使用清水钻孔的形式。在植筋现场中,为了验证清洁效果与钻井效果,通过采用相关的试验方式进行模拟,现场采用300棵实验树,以现场试验与分量模拟试验。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对钢筋加固,在加固之后需要做好相应的标记,再次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顺序进行,从而在根本上保障钢筋使用的稳固性。
        三、基于BIM技术下结构抗震加固
        在工程建筑的设计中,BIM技术可以利用数字化和唯一模拟信息化建筑模型,跨专业进行网络技术的处理,如建筑、结构专业、水、暖、电等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工程师可以将信息共享,让不同分工的工程师了解不同专业在BIM技术下的呈现效果,并根据所看到的模型内容进行沟通与探讨,最终研究出最系统、最科学、最完善的设计方案。这种方式的出现,不仅可以促进施工企业、制造商以及建筑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协商工作,而且也保证了所有参与方都共享到建筑模型的信息,对建筑结构有所了解,以便后期协同合作,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与工程进度的效率。
        1.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概述
        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巨大,抗震与检测加固十分重要。其中,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建筑结构造成坍塌、裂缝等损伤,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尤为必要,而建筑结构的检测加固技术不仅可以准确有效地对受损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与修复,而且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系数,增加使用年限。
        2. 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有混凝土检测、钢筋检测、砌体结构检测等,其中,混凝土检测、钢筋检测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对建筑结构的检测中。而基于BIM技术理想化的检测方法,是属于完全智能化的检测,对比传统的工程技术,BIM技术在对建筑结构实施抗震加固的方案过程中,能够通过系统对建筑结构进行自动评估与检测,筛选出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工程师实施抗震加固方案提供了选择,同时提升了效率,智能化的系统有利于解决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很多烦琐的检测流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抗震加固技术应用,介绍了土建结构工程中常见的几种抗震加固技术,并阐述了土建结构工程中抗震加固技术应用注意点,以此有效提高了土建结构工程的抗震加固技术水平,大大保证土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这对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熊辉,周君蔚.基于BIM技术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脱空检测与加固[J].水电能源科学,2020,38(12):83-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