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赵秀珍 杨俊
[导读] 目的 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
        赵秀珍 杨俊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之间在我院实施了腹膜透析治疗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疾病将其分成了糖尿病组(n=55)和非糖尿病组(n=73),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征。结果 所有的55例患者当中,有10例患者发生了腹膜炎,所占比例为18.18%,73例患者当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腹膜炎,所占比例为5.48%,差异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糖尿病组中患者的PAB、HGB以及K+水平均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hs-CRP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组别间数据存在意义(P<0.05)。经过病原学检查之后,两组中患者最为多见的均为表皮葡萄球菌,糖尿病组当中的真菌以及大肠杆菌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并发腹膜炎情况,且容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和贫血情况,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
        关键字:糖尿病腹膜透析 患者 腹膜炎 临床特征 预后影响
        前言
        腹膜炎疾病一直是腹膜透析患者的一大主要并发症,近些年来,虽然腹膜透析连接管路得到了一定改进,腹膜炎疾病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依旧是患者超滤衰竭和退出腹膜透析的一大主要原因,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以往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容易患上腹膜炎,糖尿病成为了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一大危险因素。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120例患者为对象,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疾病将其分成了糖尿病组(n=55)和非糖尿病组(n=73)。糖尿病组患者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21例,年龄在42岁至76岁,平均(52.48±2.37)岁。非糖尿病组患者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25例,年龄在45岁至81岁,平均(54.66±3.19)岁。两组中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没有意义(P>0.05),能够实施研究。
1.2方法 考虑到患者存在并发腹膜炎时,在留取患者透出液标本之后对其实施治疗,依据经验性对患者进行三代头孢菌素或者甲万古霉素治疗,对致病菌进行清除,在治疗期间必须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抗菌药物使用计量进行合理化调整,患者至少需要进行为期两周的抗感染治疗,重症感染患者必须适当延长其抗感染的治疗时间。患者在进行5至7天治疗之后,如果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变必须尽早将腹膜透析导管进行拔出,一旦确诊患者为真菌性腹膜炎必须立刻拔管,进行为期3周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患者首次感染腹膜炎时需要在清晨抽取2至3毫升的空腹静脉血,对患者血红蛋白(HGB)、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浆白蛋白(ALB)。对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情况以及病原学检查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项研究中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使用%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所有的55例患者当中,有10例患者发生了腹膜炎,所占比例为18.18%,73例患者当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腹膜炎,所占比例为5.48%,差异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糖尿病组中患者的PAB、HGB以及K+水平均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hs-CRP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组别间数据存在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

2.2两组别患者病原学检查情况对比 经过病原学检查之后,两组中患者最为多见的均为表皮葡萄球菌,糖尿病组当中的真菌以及大肠杆菌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

3讨论
众所周知,糖尿病肾病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一大主要原因,该疾病的发生概率在25%至30%之间,目前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疾病的一大重要手段,腹膜炎作为腹膜透析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疾病和医源性操作、营养不良以及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等因素相关[1]。在本次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并发腹膜炎概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该情况原因可能和患者抵抗力降低,难以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相关,该情况将会为致病菌滋生提供一定的培养条件。在病原学检查中,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对于这一情况所导致的腹膜炎,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大部分的患者症状均得到了缓解,大肠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腹膜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则比较差,真菌性感染所导致的腹膜炎患者一旦确诊之后必须马上拔管,对其进行为期三周的抗生素治疗。
  总而言之,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并发腹膜炎情况,且容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和贫血情况,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
参考文献
[1]王艳,任伟,陈薇等.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6):614-617.
[2]陈炜强,彭炎强,吴睿, 等.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20,39(8):698-699,702.
[3]陈漪,严玉茹.伴有糖尿病的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J].上海护理,2020,20(7):37-41. DOI:10.3969/j.issn.1009-8399.2020.07.009.
[4]董婧.糖尿病肾病进行人工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2):66.
[5]黄瑶玲,彭继业.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江西医药,2017,52(6):504-506,527. DOI:10.3969/j.issn.1006-2238.2017.06.012.
[6]方芳.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83-84,86. DOI:10.3969/j.issn.1671-8054.2016.06.045.
[7]林媚,易春燕,林建雄, 等.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12):904-910. DOI:10.3760/cma.j.cn441217-20200408-00158.

        第一作者:,赵秀珍 云南大理,女,1981年3月,主治医师,大学本科,血液透析,肾内科,671000,
        
        第二作者:杨俊 云南大理,男,1979年7月,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儿少精神卫生,儿少精神科,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671000,大理市满江办事处红山路(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13577877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