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湖北省利川市 445400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资源大数据及其处理技术应用能够为自然资源研究与管理,特别是揭示自然资源系统要素、结构与关联研究提供基础支撑,为资源科学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数据治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然资源;大数据;数据治理
引言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种自然资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由国土、建设、农业、林业等部门分割管理,各部门相对独立地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自然资源调查分类体系和管理制度,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例如,我国所实施的诸多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均是在自然资源部门分割管理的体制下所制定,分别按照国土、森林、农业、水利、海洋等部门开展相关的自然资源分类研究,并各自形成了较为实用的分类标准。
1自然资源大数据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数据体量巨大。现代地面自然资源监测信息、空间对地观测信息、物联网信息、气候变化、资源消费信息等等,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产生大量的自然资源数据,结合网络交互系统,还可以产生大量自然资源的关联数据,包括反映自然资源状态的数据和反映自然资源变化的动态数据。(2)数据类型多样。自然资源大数据包括实物量多维信息数据、能量多维数据、国土空间多维数据;也包括非实物量的生态环境要素、气候变化状况等多维数据,还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的动态数据。目前自然资源部系统已经综合形成了包含5000余个图层、110多个要素的国土资源“一张图”。(3)数据来源复杂。由于自然资源类型不同,其数据来源也不同。既有自然资源清查数据,包括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面积、空间分布与布局及其基本特性和变化状况;也有空间对地观测的卫星和遥感数据,经过处理形成森林、草原、动植物、矿产等特性和状态数据;还有地面传感监测数据、台站网络数据,对地质、野生动物、水资源、气候等形成的监测数据。目前已经累计形成了地质、矿产、土地、海洋等领域各类数据库189个。(4)数据应用交叉。在“一张图、一张网”的基础上构建数据与数据、数据与处理、处理与处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交互、共享的自然资源大数据。自然资源大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等形成国家基础数据库和交换体系。
2自然资源数据治理现状
辅助自然资源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和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是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重点需求。目前建设于国土资源信息化时期的数据管理体系架构已难以有效满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测绘地理信息、地质环境、矿产资源等数据分散存储,分散管理,数据存储介质、格式和标准不统一,亟待提升管理与存储能力,因自然资源部组建而统一管理的规划、海洋、林草等数据,尚无统一数据管理体系与之适应。(2)纳入自然资源部门管理的数据普遍存在字段缺失、坐标系统不一致、图形属性不对应等问题,土地、矿产、测绘各类数据的现势性参差不齐,部分急用的数据难以及时获取和更新。(3)原归属于林草、海洋、规划部门的数据与国土、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口径、精度等均存在较大差异。(4)空间、业务、时态三大关系在数据中虽有涉及但缺乏统一的数据模型来组织、管理和维护。
3大数据背景下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数据治理
3.1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若想实现资源管理的大数据化发展就必须进行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与整个部门互联网建设同步,加大资金投入,购置数字化管理平台必须的硬件及软件设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门化网络系统的构建,在部门内形成统一管理平台,也可与其他部门更好实现资源共享,获得访问权限的人员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所需档案资源的查询。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便捷程度,还能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有效性,提升档案资源使用价值,推动自然资源部门整体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3.2建立全覆盖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
按照中央有关机构改革方案,自然资源部直接明确需要管理的自然资源要素有土地、地质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部负责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而其管理职责涉及到的自然资源要素还包括野生动植物。除此之外,自然资源管理还间接涉及到其他自然资源要素,例如:水资源的调查涉及气候资源的降水和蒸发量;草地资源的调查涉及气候资源和地形地貌资源;耕地、森林、草地和湿地等资源的调查涉及到土壤资源;海洋资源的调查涉及到海洋矿物、海水化学、海洋生物等。综上分析,自然资源管理所涉及到自然资源类型不仅包括土地、地质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而且还包括野生动植物、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地形地貌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要素均应纳入自然资源分类体系中。
3.3自然资源数据分布式统一管理机制建设
为解决数据产权问题,打通自然资源部门内部的数据通路,更好地管理自然资源数据,实现高效充分的数据共享、交换、应用,《自然资源部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提出要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分布式统一管理机制。根据自然资源数据隶属单位和数据资源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三种方式建设自然资源数据分布式统一管理机制,实现多源异构且物理分散的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一体化协同管理。(1)基于统一数据资源目录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各数据资源仍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分中心节点上,分中心通过服务的方式发布资源目录,主中心通过资源目录而不是数据本身进行资源管理。(2)分布式集中管理,各分中心数据定期或不定期汇交到主中心进行统一管理。(3)混合管理,以数据资源目录方式管理为主,但针对特定数据采用数据集中方式汇交和管理。
3.4建立面向三维立体调查下的自然资源分类层级
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国家重大需求,为满足自然资源三维立体调查的需求,亟待在分类标准统一清晰、不同分类有机结合、新旧分类有机衔接等原则下,建立综合陆地、海洋、气候等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建议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可依据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分类,并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二级及其以下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从而为我国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彻底解决各类自然资源调查数出多门的问题、全面查清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提供支撑,为形成一套全面、完善、权威的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奠定基础。
结语
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不是对已有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体系的推倒重来,而是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下,站在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新高度对原有的体系进行吸收、提升、完善。各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利用更成熟、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对各种自然资源数据全覆盖、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治理,推动自然资源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
参考文献:
[1]杨辉山,林良彬,钟远军等.国土资源大数据整合与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9,17(6):29-32.
[2]田文文.基于自发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变化发现与更新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3]石永阁,余磊,雷杨.自然资源基础大数据服务平台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