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及水质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罗志英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罗志英

        株洲市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水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质量,如何提升水质问题,这已经成为全民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厂的处理工艺以及水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改革分析,为了保证水质量问题,将常规处理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进行结合。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是以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为基础制定的,但距欧盟饮用水的水质指令还具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有机物的指标值上,因此必须抓紧我国水厂的深度改造处理问题。
        关键词:常规处理工艺;水质提升;深度处理工艺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水质量安全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的水质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而这些污染是以有机微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为主,现有水厂的常规净化工艺设施不能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质。对传统常规的水厂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并与深度处理工艺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水质量问题。按照我国目前的处理工艺方法,不能使水中的小分子得到完全去除,所以应该进行积极改革,从而能够保障水质量问题。
1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的理念以及重要性
        水质量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的水厂净化方法主要是以下的工艺净水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种净水的工艺方法。一般在经过这种常规的净水工艺之后,水中的微生物以及病毒能够进行有效去除。但是现今的水资源污染加重,原水质量太过恶劣,常规的工艺已经不能够有效消除原水的微生物。这样便使得水厂的工作加重,水厂的工作处理设备处于超负荷状态。在进行原水处理的工艺时,不能够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有效去除。对于小分子的有机物,去除能力也比较差,这种常规工艺处理的出厂水水质只能是低标准的合格,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相比,差距还是特别明显。面对原水质量的污染以及水环境的问题,为了提高净化水质量问题,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采用水厂深度处理工艺,高级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膜技术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等。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对国内水厂进行改造,才能够有效解决水质量的问题,
2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
2.1水厂常规处理工艺
        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的选择如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工艺包含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混合方式可以分为机械混合、管道静态混合器混合。机械混合方式的优点是混合效果好、水量的变化不会使其产生影响。管道静态混合器这种方式会因为水量变化而产生影响。沉淀工艺中可以选择的沉淀池较多,分别是平流式、竖流式、斜板、辐流式沉淀池等。平流沉淀池优点施工方便、水量大小可以控制、沉淀效果较佳。缺点是进出水配水不均,在采用多斗排泥时,操作工作量大。适合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各种水处理工程都可以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排泥容易、占地面积小,沉淀效果不错。缺点是施工难度高,造价高。适合小型工程使用。斜流式沉淀层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有利于沉淀。缺点是后期的维修管理不便。适合中小型的二次沉淀池工程使用。辐流式沉淀池是多采用机械排泥,并且排泥设备已经逐渐成熟,设备运行稳定,管理也比较方便。其缺点是进行机械排泥的设备复杂,对于施工的要求和质量较高。适用于大中型的工程使用。过滤工艺中,滤料的选择主要有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滤池型式有普通快滤池、V型滤池、虹吸滤池、无阀滤池等,各种滤池过滤原理一样,即过滤和冲洗交错循环。消毒方式的选择,原水中存在污染物,可以采用臭氧、氯、二氧化氯等消毒方式,常规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是氯消毒法。采用合理的消毒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提高净水效果。
2.2水厂深度处理工艺
        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是在常规的处理工艺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净水工艺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提升水质量。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的技术种类有以下几种,高级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膜技术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等。

高级氧化技术是物化处理技术之一,优点是对有毒性的污染物的处理比较彻底,并且其处理效率高,主要应用于有毒或者难于处理的原水中,在预处理工艺中应用较广。氧化技术一般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之下,用氧化剂进行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降解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有效提高水的生化性,如今高级氧化技术已经成为水处理研究的重点内容。活性炭能够很好的对水溶性污染物进行捕捉,包括带有颜色、味道的有毒性物质。活性炭对原水进行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碳石表面与污染物进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吸附作用。活性碳石表面将有机分子进行溶解,所以孔隙结构是选择活性炭的关键。膜技术的处理原理核心是膜的应用问题,在通过膜时,根据通过原水液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进行选择性分类。通过物理性质,可以使原水液体的体积形状、大小质量进行简单的分离。内部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复杂的分离进行过滤,主要根据原水液体的颗粒、接触膜的流速进行分离。膜技术在进行水处理时,应用广泛。在进行深层次的净化水的工艺时,应该对膜的技术进行科学选择。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应用较广,臭氧氧化的主要目的是用少量的臭氧增加被处理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为生物活性炭中微生物的降解创造条件,并降低活性炭的物理吸附负荷。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比单独的活性炭工艺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能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氨氮可以被活性炭中的微生物转化为硝酸盐,比单一使用臭氧法经济。针对水源中存在的耗氧量、氨氮和有机微污染物超标,采用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3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及水质提升的比对分析
3.1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组合及对比
        分析常规的处理工艺,水厂常规的处理工艺对微生物元素的处理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常规的处理工艺对于耗氧量的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常规加活性炭技术进行分析,常规的处理工艺和常规加活性炭处理工艺相比,其处理工艺对浑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好,微生物元素的去除没有太大的变化,耗氧量有所提升,但是进行整体分析,其净水能力还是有显著提高。对常规加生物活性炭技术和臭氧进行分析,考察水质情况,发现此工艺对于浊度、微生物元素和耗氧量都有不错的处理去除效果,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水质量问题。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水厂深度处理效果比常规处理效果有更好的作用。对以上三种工艺进行分析,在后期阶段,由于臭氧的吸附能力较弱,会使其耗氧量的去除率降低。再加入臭氧之后,臭氧能够氧化有机物,会在活性炭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对耗氧量有很好的去除率。对于感官以及气味都能进行改善,经过深度处理后,水质量的综合指标会有很大的提升。
3.2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组合及优化
        我们以市级的水厂处理作为例子进行参照,进行工艺对比分析。在保证水质量的前提之下,减少经济支出,节约成本,并且兼顾距离的问题,提出两个工艺方案进行比对。方案一:先进行碳滤再进行砂滤。原水进入,预处理臭氧,平流沉淀层,进行后臭氧,微絮凝池,进行组合滤池,清水池,出水。这个方案能够有效节约面积,取消在进行水处理时常规处理与深度处理之间的二次质量提升问题,能够简化线管的布置面积,较少水头,从而有效降低水厂深度处理的成本问题。但是其组合滤池的在施工时的难度比较大,滤池的运行负荷比较重。方案二:先砂滤再进行碳滤。原水进入,预处理臭氧,平流层沉淀,微絮凝池,砂滤池,泵房,进行后臭氧,活性碳滤池,清水池,出水。这个方案进行分析,优点是有预处理工艺,在进行水的处理时,其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分区比较明确,施工的难度相对较低。但是其缺点是进行处理的建筑物结构复杂,占地面积比较大,需要在处理时进行二次提升,这样会使建设的成本以及维修的费用增加。以上两种方案,先进行碳滤再进行砂滤时,可以有效防止水质的微生物元素进行泄漏,保证水质量的安全问题。在采用平流沉淀池和活性碳滤池相结合的工艺时,能够有很好的耐符合以及有较强的冲击能力,整体的运行稳定,在操作方面比较方便。在进行选择方案时,应该按照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要求等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选择最优的深度处理方案。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今的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但是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提升水资源的质量问题,必须对常规的处理工艺进行改造。通过研究表明,如今国内改造合理可行的方式是将深度处理工艺与常规处理工艺进行相互结合。我国目前的水质量标准还比不上发达国家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常规处理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造,并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不断创新,力求追上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振,蒋玲燕,裘湛,等.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上海电力学院,2019.
[2]陈俊.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宜黄县水厂的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8.
[3]李思敏.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O_3+MBSF工艺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