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险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手术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李丽
[导读] 目的: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实施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过程中采取风险护理的效果
        李丽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实施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过程中采取风险护理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接诊的100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将患者按相同人数和不同治疗措施重新归类,执行普通的护理手段的患者归为常规组,应用风险护理的患者归为实验组。对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半年的恢复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几率,谵妄评定量表评分,风险事件的出现几率,卒中量表评分,手术的结果以及颅内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风险事件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都要比常规组的患者低,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予以风险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和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可以稳定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谵妄评定量表评分,促进患者病症恢复,提升治疗的安全度。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手术;重型颅脑损伤;风险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几率和残疾几率很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针对重型颅脑损伤,首要的治疗措施是实施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通过广泛传播此类治疗手段,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几率。但是,在治疗时,患者会存在一些相关并发症,诸如血压急速下降,缺血性脑梗死,迟发性血肿以及急性脑膨出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风险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风险护理,即在患者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病症的预防和干预工作,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更快恢复。目前,医学临床针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急诊患者采取风险护理措施,大多可以减少风险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几率。针对患有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风险护理的案例研究较少,本次研究抽选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接诊的100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旨在分析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实施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过程中采取风险护理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接诊的100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在实验组中,男女人数比为27:23,患者的岁数最小为19岁,岁数最大的是79岁,患者岁数的平均数是34.7±1.3岁。外伤因素如下:18例患者为跌倒致伤,10例患者为头部钝击致伤,22例患者为车祸致伤。在常规组中,男女人数比为28:22,患者的岁数最小为21岁,岁数最大的是80岁,患者岁数的平均数是35.2±1.2岁。外伤因素如下:19例患者为跌倒致伤,11例患者为头部钝击致伤,20例患者为车祸致伤。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的患者接受一般的护理工作,在实施手术前,相关护理人员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并对相关手术器械进行核查清算,在手术中要保持无菌,且不能在患者体内存置异物。在手术之后,将手术器具进行清洗消毒,相关护理人员要陪护患者至病房,安置护栏防止患者坠床。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监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数值,若存在不正常的情况,需要立即上报医师。实验组的患者采取风险护理手段,构建手术室风险管理系统,完善相关护理方案细节,防止操作失误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注重对手术室质量的监测。(1)相关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进行访视,并记录患者的相关病症情况,了解患者的病发因素,治疗和护理的措施,实施心理干预,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度;(2)相关护理人员要和医师进行密切交流,了解患者的手术类别,提升手术的流畅度;(3)相关护理人员要接受医疗器械和相关仪器的培训,明确每种设施的使用方法;(4)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细节进行了解,询问患者的既往史,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5)注重培训,实施医疗护理和救治的培训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及恢复情况良好率对比        实验组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是12.0%,低于另一组,常规组则为34.0%,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实验组的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几率是80.0%,高于常规组,即62.0%,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2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对比        实验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都要比常规组的患者低,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对比
组类    人数    手术时长(分)    住院时间(天)    手术出血量(毫升)
常规组    50    70.2±8.3    15.1±1.4    113.5±13.2
实验组    50    59.3±7.7    12.3±1.4    106.1±15.4
t        5.693    7.679    2.215
P        <0.001    <0.001    0.029

3.讨论
        罹患中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病症情况较为严重,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会发生头晕,意识模糊等相关病症情况,在神经外科手术室当中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更高。对于以上情况,需要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解决相关风险事件,制订有关方法,规范手术室的相关管理。相关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氛围,降低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相关并发症的几率要比常规组的患者低,且实验组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常规组的患者,这表明,实施风险护理能够降低风险事故和相关并发症的几率。综上所述,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施行风险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病症恢复,提升治疗的安全度。

参考文献:
[1]胡英.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v.16;No.397(26):102-103.
[2]落桑白姆.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与预防措施探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38):216.
[3]魏慧莹. 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3):402-403.李丽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实施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过程中采取风险护理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接诊的100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将患者按相同人数和不同治疗措施重新归类,执行普通的护理手段的患者归为常规组,应用风险护理的患者归为实验组。对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半年的恢复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几率,谵妄评定量表评分,风险事件的出现几率,卒中量表评分,手术的结果以及颅内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风险事件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都要比常规组的患者低,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予以风险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和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可以稳定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谵妄评定量表评分,促进患者病症恢复,提升治疗的安全度。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手术;重型颅脑损伤;风险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几率和残疾几率很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针对重型颅脑损伤,首要的治疗措施是实施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通过广泛传播此类治疗手段,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几率。但是,在治疗时,患者会存在一些相关并发症,诸如血压急速下降,缺血性脑梗死,迟发性血肿以及急性脑膨出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风险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风险护理,即在患者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病症的预防和干预工作,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更快恢复。目前,医学临床针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急诊患者采取风险护理措施,大多可以减少风险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几率。针对患有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风险护理的案例研究较少,本次研究抽选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接诊的100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旨在分析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实施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过程中采取风险护理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接诊的100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在实验组中,男女人数比为27:23,患者的岁数最小为19岁,岁数最大的是79岁,患者岁数的平均数是34.7±1.3岁。外伤因素如下:18例患者为跌倒致伤,10例患者为头部钝击致伤,22例患者为车祸致伤。在常规组中,男女人数比为28:22,患者的岁数最小为21岁,岁数最大的是80岁,患者岁数的平均数是35.2±1.2岁。外伤因素如下:19例患者为跌倒致伤,11例患者为头部钝击致伤,20例患者为车祸致伤。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的患者接受一般的护理工作,在实施手术前,相关护理人员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并对相关手术器械进行核查清算,在手术中要保持无菌,且不能在患者体内存置异物。在手术之后,将手术器具进行清洗消毒,相关护理人员要陪护患者至病房,安置护栏防止患者坠床。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监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数值,若存在不正常的情况,需要立即上报医师。实验组的患者采取风险护理手段,构建手术室风险管理系统,完善相关护理方案细节,防止操作失误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注重对手术室质量的监测。(1)相关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进行访视,并记录患者的相关病症情况,了解患者的病发因素,治疗和护理的措施,实施心理干预,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度;(2)相关护理人员要和医师进行密切交流,了解患者的手术类别,提升手术的流畅度;(3)相关护理人员要接受医疗器械和相关仪器的培训,明确每种设施的使用方法;(4)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细节进行了解,询问患者的既往史,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5)注重培训,实施医疗护理和救治的培训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及恢复情况良好率对比
        实验组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是12.0%,低于另一组,常规组则为34.0%,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实验组的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几率是80.0%,高于常规组,即62.0%,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2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对比
        实验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都要比常规组的患者低,两组的有关信息经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罹患中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病症情况较为严重,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会发生头晕,意识模糊等相关病症情况,在神经外科手术室当中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更高。对于以上情况,需要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解决相关风险事件,制订有关方法,规范手术室的相关管理。相关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氛围,降低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相关并发症的几率要比常规组的患者低,且实验组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常规组的患者,这表明,实施风险护理能够降低风险事故和相关并发症的几率。综上所述,针对罹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施行风险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病症恢复,提升治疗的安全度。

参考文献:
[1]胡英.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v.16;No.397(26):102-103.
[2]落桑白姆.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与预防措施探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38):216.
[3]魏慧莹. 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3):402-4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