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路作业技术在配电网工程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7期   作者:蔡超
[导读] 旁路作业是通过旁路设备接入
        蔡超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易门供电局,云南 玉溪 651100
        摘要:旁路作业是通过旁路设备接入,将配电网中的负荷转移至旁路系统,实现待检修设备停电检修的作业方式。长期以来,配电不停电作业技术作为减少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技术手段不断得到重视和强化,在国内配电检修和改造工作中大放异彩,为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和供电可靠性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旁路作业技术;配电工程;作用分析
        下面在对现有相关配电专业间工作流转机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旁路作业组织管理新模式。同时,结合配电线路改造工程的特点,在充分利用改造后网络设备资源的条件下,采用旁路作业法实施不停电作业,极大地减少了柔性电缆敷设,节省了人力成本,压缩了工作时长,提升了工作效率。
1作业现场组织管理分析
1.1停电检修组织管理
        对于计划性配电网停电检修工作,按照现有管理规定,工作的全过程通常涉及调度、运行操作和检修3个专业班组。根据当日停电计划,调度部门向设备运维部门下达倒闸操作指令,由运行操作人员按照调度指令对设备进行逐项操作,将待检修线路由运行状态转换至检修状态。当倒闸操作完毕后,运行操作人员向调度汇报操作完毕及线路已处于停电检修状态。接下来,再由调度下达检修工作许可,同意检修人员进入停电线路开展工作。若检修现场复杂,涉及多个作业点位,多个检修班组同时作业,中间还可设两级许可。在线路由运行状态转至检修后,由调度部门向设备运维管理部门下达一级许可,再由设备运维管理部门向各检修施工单位(班组)分别下达二级许可。与此类似,当各检修单位完成线路检修后,即可按原有许可路径向许可人终结工作任务。最后,当所有检修工作都汇报终结后,由调度部门向运行操作人员下达倒闸操作指令,将线路由检修状态转至运行状态,恢复线路供电。
1.2?带电作业组织管理
1.2.1常规带电作业组织管理
        作为常规项目的一、二、三类带电作业因其作业现场通常不涉及配电检修和运维操作专业的配合,不存在工作界面交叉,职责界面清晰,现场工作流程一般在调度部门和带电作业部门间流转。作业前通常由带电作业班向调度发起作业申请,由调度下达许可并根据情况退出线路重合闸后即可开展工作。也可由带电作业班向设备运维部门发起作业申请,再由运维部门向调度申请开工并根据情况退出重合闸。
1.2.2旁路作业组织管理
        作为四类作业项目的旁路不停电作业,相对于另外三类项目,其通常用于某些较大型的配电网检修、改造工程。工作内容综合性强,往往可能涉及到配电电缆施放、环网柜吊装、杆塔组立、断路器和配电变压器等柱上设备安装等多种配电专业工作。上述类型工作已远远超出了带电作业这一工种的技术范畴,现场的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于多工种、多专业的配合。并且,诸如电缆施放、环网柜和配电变压器安装及调试属于传统的配电检修专业领域,必须由检修人员负责实施。因此,其作业现场管控相对复杂。
1.3?改进后的旁路作业现场组织管理
        通过分析各类型作业现场工作流转模式,可以发现,调度部门在常规的倒闸操作、配电网检修和带电作业工作中都发挥了调度指挥角色,运行操作、检修和带电作业班组都会向调度申请许可,汇报终结工作。因此,在旁路作业这样涉及到调度、运行操作、检修和带电作业的大型复杂作业现场,可充分发挥调度部门的指挥中枢职能,构建全新、可靠和高效的现场管控新模式。将旁路作业分解为带电作业、停电检修和倒闸操作等常规作业类型,实施模块化组合。
        通过该模式,调度、运行操作、带电作业和配电网检修班组人员仍然可沿用原来熟悉的作业流转方式开展工作,无需学习新的流转方式,减少了学习成本和协调工作。各专业工种仍可按原有方式组织管控,既满足安全管理规程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也不涉及大量的人员资质问题,便于旁路作业普遍推广。此外,作业现场还可通过在各带电作业和设备运维部门各设置一名协调人,参与现场辅助协调,这样可有效避免旁路作业发生操作失误风险,进一步为该类型的复杂作业现场提供安全保障。
2新型旁路作业技术
2.1?原有作业方式
        旁路作业原理即利用柔性电缆搭建临时旁路系统,对原有供电线路形成旁路,再通过倒闸操作(带电作业)等手段,实现将负荷临时转移至旁路系统,然后再对待检修或改造线路进行停电隔离,为检修人员进入检修区域创造安全的无电环境,如下图1所示。对于设备间距离相对较小的电缆网系统,该方式敷设柔性电缆相对较少,实用性较强。但对于架空线路工作,因架空线路通常较长,采用该类作业方式需使用大量的旁路作业装备,通常有旁路电缆施放车、柔性电缆、旁路负荷开关和电缆保护槽盒等。而由于柔性电缆的自身特性,敷设工艺要求高,不可与地面直接摩擦,且为了便于释放和回收,单节电缆长度一般不超过50m(单芯),敷设工作较为耗时。
        以图1(a)所示的10kV某线架空线路迁改工程为例,按照原有作业方式,若要采用旁路作业法完成9—19号杆线路迁改,则需在8—20号杆间敷设柔性电缆,搭建旁路系统,以实现负荷转移。该工程待迁改部分架空线路达到500m,若仍采用该方式则将使用30根柔性电缆、27支柔性电缆专用中间直接头和1台旁路负荷开关。作业现场不仅布置复杂,需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装备,影响施工效率,而且仅适用于负荷电流不大于200A的线路。

2.2新作业方式
        通常来讲,配电网线路迁改或改造工程往往涉及新的线路敷设,以将原线路通道腾出,完成配合市政改造等任务。在采用旁路作业法实施该类工程时,若充分利用新建部分线路(架空线路或者电缆网),首先,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完成新建部分两端带电搭火;再通过新装柱上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实现新建部分并入系统带电运行,即可与原线路形成旁路;最后,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对待迁改部分线路进行接头断电,并配合检修部门完成杆塔和导线拆除工作。
3结语
        通过对供电部门日常检修和带电作业流程进行分析,针对复杂类作业项目中的旁路不停电作业提出了一种新的作业现场组织管理方法。该流程既不增加新的管控方式,利于现场工作人员理解和掌握,也使得职责界面清晰,现场风险易于管控。同时,还针对配电网改造工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旁路作业技术方法,该方法的旁路系统充分利用了新建线路,实现了负荷转移,具有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云飞.多种旁路作业方法在配网不停电作业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装备,2019,000(019):245-246.
[2]谢超.10kV配电网旁路作业关键性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9,000(028):80,131.
[3]肖庆初,庞峰,郭瑞兵,等.10kV配电网旁路作业关键性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电工技术,2019(16):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