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世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教育局,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 53350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是重要题型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题型,该题型具有抽象、复杂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因此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差,这大大增加了教师应用题教学难度,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制定完善的应用题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前言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这对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很多学生对应用题会产生畏惧的心理,经常在做应用题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为此教师要有效总结教学经验,合理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应用题教学方法,注重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1使用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课改背景下,仍然有部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使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使用读题、分析题、解题、给出标准答案等方式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而小学生注意力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分散性,在反复的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溜号”的问题,这将大大降低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
1.2使用题海战术开展应用题教学
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一例一例的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并在课堂上和课后为学生布置大量应用题,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不会增强应用题教学效果,而且会加大学生数学学习压力,无法实现应用题教学目标。
1.3应用题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包含的很多内容是学生现实生活不会见到,也不会应用到的,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题[1]。它与学生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无法使学生正确认知数学意义。
2.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措施
2.1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学习,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数学思维仍处于从图像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与低年级和中年级的数学应用问题相比,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问题更加困难和更加全面。许多小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很差,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应用题阅读中会感到吃力。有些学生在做应用题中,一字一句的读题,但是当完成阅读后却不了解具体的题意,没有掌握正确的、有利于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而实际上,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为:首先,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其次,科学分类数学信息,准确找到已知条件与待求问题间的关系[2]。最后,建立数学等式,正确计算结果。受到阅读能力的影响,小学生的审题中无法有效提取信息,也不能正确建立等式。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中正确提取已知条件,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解答“位置与方向”这一类应用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应用题,并在此过程中教会他们正确的应用题的解题技能。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鼓励班级中的学生提取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有效信息,从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再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印刷厂每天能够印刷500本书,后来引进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后,每天比原来多印刷40%的书,问现阶段印刷厂每天的印刷量是多少?很多学生在计算中会直接500*40%,然后得出答案。在这样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密切关注题目中包含的关键词,让学生仔细分析“多”这个字,然后分析总体图书印刷量[3]。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准确度,有效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2.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兴趣
小学生之所以对应用题的解答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应用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抽象性,对学生抽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这一特征,降低应用题解答难度,着重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解决应用题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解答与圆相关的应用题时,很多应用题会先给出圆的半径,让学生计算出圆的周长或面积,面对这种复杂性较强的应用题时,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兴趣[4]。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应用题教学情境:小红与小丽要在周末约一场自行车比赛,比赛的路程为1000千米,小红自行车的直径为25厘米,小丽自行车直接为30厘米,请问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小红与小丽谁会先到达终点?通过创设这样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解题注意力,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解答圆的周长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3强化对学生的验算训练,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正确率
实践证明,很多小学生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原因不是能力低,而是没有认真对待,经常出现看错数字等问题[5]。为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解决应用问题后进行有效检查,养成良好的应用问题解决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应用问题解决的正确率。
比如在解答圆周长计算应用题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解答完数学题后,利用圆的周长除以π,检查圆的直径是否与题中的直径一致。如果直接不同,那么要及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改正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题型。为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应用题教学,着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培养学生对解决应用题的兴趣,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应用题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历. 探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J]. 文渊(小学版),2020(7):509.
[2] 王彦军.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0(84):81-82.
[3] 杨开泽.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 科学咨询,2020(36):294.
[4] 沈秉琼.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2021(18):63-64.
[5] 高俊国.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 文渊(小学版),202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