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成宇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 448100
摘要:新课改中重点强调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需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加以重视。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历史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培养“鉴古知今”的能力,思考前人之事,规范后日之行。基于此,教师亦需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历史核心素养,为历史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本篇文章将围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希望能给广大教育教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言:
在新课改不断推陈出新中,对于高中历史这一学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教学与学习要求。为迎接这一新挑战,教师需付出更多努力,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众所周知,历史学科是以往历史人物、事迹、变迁的写照,是与日常生活紧密想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培养学生“鉴古知今”的能力,在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的同时,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联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相比于数学、语文、英语三科,历史在考试中分数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学生对历史学习明显重视不足,认为只要提升数语外三科的成绩便足够,殊不知历史学科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现阶段高中生对历史学习明显缺乏兴趣,认为历史学科与自身生活相距甚远,进而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需普及高中历史的重要性,从分数、传统文化、个人综合素养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此外,教师还需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将历史知识内化吸收。
例如,在学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秦始皇的生平事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秦始皇产生更为立体、形象、多面的认知,帮助学生对秦朝的开端与覆灭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鉴古知今”,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与治理国家的要义。具体而言,可以将秦始皇统一中国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统一时期。秦始皇本身是一位天资聪颖,善于用兵之人,在多年征战中,终于打败六国,统一了国土,并自称为秦始皇。第二时期,执政时期。秦始皇在位以来,进行了许多改革。在这些改革中,有好有坏。好的是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坏的是其执行专政,暴政于民,民生艰苦。第三时期,覆灭时期。秦始皇驱使后,其后代不知悔改,不但不加以改革,反而更加荒淫无度,最终失去民心,得以覆灭。通过联系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事件,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更好的记忆、理解历史知识,通过“鉴古知今”,形成正确的治国观与历史观,可谓一箭双雕。
二、创设历史情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参与度高,师生进行积极互动,便能使学生在参与中学、在参与中记、在参与中巩固。因此,教师需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如创设历史情境,请同学站在历史的角度,通过情感迁移,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加以教学,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在进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历史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背景中加以思考。如:“请同学们思考,在由世界两极化转变为世界多极化这一进程中,对我国发展来说究竟是利是弊呢?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正处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假设国家需要你为国家发展献策,你会献出怎样的计策呢?”。通过借鉴以往课程《两极世界的形成》,加上学生自身的思考,学生答:“世界多极化,对我国来说,是利。因为在多极化世界中,各种决策将收到制约,不再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世界将朝着更为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所以对我国来说是利。”、“如果让我在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为国家发展献计,我会建议国家紧随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要做到去粗存精。”。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不再把历史当作前人之事,而是使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触碰时代的脉搏,进而最大化历史学习的效果。
三、利用互联网,开阔学生历史视野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不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早已离不开互联网的帮助。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开阔学生历史视野。在互联网中,不论是历史纪录片,还是历史讲座、电影,都是值得学生去借鉴、学习的。如此一来,历史知识便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基于此,学生将一改以往对历史学科“死记硬背”的印象,而是以一种更为灵活、多元的方式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例如,中央的《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纪录片,再如综艺《国家宝藏》、《走进故宫》,再如电影《我的1919》、《末代皇帝》等,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更具历史性与教育性。如在学习《文化创始人孔子》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前先观看《孔子》电影,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为人、思想等,进而拉近与孔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孔子思想对现世的影响之神深,进而更好的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休闲中,借助互联网,对历史相关的视频、文献加以学习与参考。长久以往,定能更深刻的了解历史,开阔自身视野。
总结:
在大众刻板印象中,历史学科是枯燥乏味、繁冗复杂的,其实不然。历史学科作为对以往历史的回顾总结,是充满可学性与借鉴性的。在现代社会中,古人的文化、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改革等,一直沿用至今。常言道“时变理不变”,时代变了,但道理确实永恒不变的。只有学习历史,了解古文化,才能在走得更高,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杨洁昕.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2021(3):270.
[2]陈浩.如何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J].南北桥,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