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学前教育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5期   作者:赵吉
[导读] 在新课改深度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时期的教学工作开展
        赵吉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园区       312000
        摘要:在新课改深度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时期的教学工作开展,应当坚持与德育理念的渗透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家长教学观念的逐步变化,学前教育阶段很多幼儿的道德观念水平是不容乐观的,一些幼儿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品行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是在提醒幼儿教师必须注意德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幼儿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前言:
        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注意到有很多幼儿不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活动,幼儿家长也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到了什么,不关心幼儿在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找准问题出现的根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开展幼儿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中有了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家用电器,能够留给幼儿的日常家务活都变少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现如今很多幼儿缺乏基本的劳动观念,认为所有的家务活都是由机器做的,这样的观念显然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在组织幼儿园活动的时候,积极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在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可以组织“劳动教学周”,在规定的劳动教学周里,幼儿需要承担班级内部的所有打扫工作,比如扫地,擦桌子等等。这些原本属于保洁阿姨和幼儿教师的工作,现如今交到了幼儿的手上,幼儿也必须模仿着保洁阿姨和教师的样子尝试打扫。刚开始幼儿可能会表现得比较不适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教学引导,幼儿会发现其实劳动也可以带给自己很大的快乐,在打扫班级的时候,幼儿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擦桌子扫地,一起倒垃圾,只要将这些过程看做是另外一种小游戏劳动也会变得非常有趣。经过为期一周的劳动教学,幼儿会更加愿意积极主动承担劳动责任,比如教师在日后打扫班级卫生的时候,幼儿可能会主动来给教师帮忙,无形之中就完成了对幼儿的德育教学。
        二、注重情景演习,在演习中培养道德观念
        当幼儿在学习或游戏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教师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对幼儿开展说里教学,强调各种复杂的道德原理,希望幼儿在听了这些道理之后,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但很多时候幼儿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小班阶段的小朋友来说,教师如果表述稍微复杂一些,幼儿就完全不能理解教师口中的大道理,导致整个德育过程都是无效的,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及时更新个人的德育观念,利用情景演习的方法完成德育。
        例如:某天午睡时间,两名小朋友在床上不好好睡觉,一直发出各种声音,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

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如果坚持对幼儿开展说理教学,不仅不会起到理想中的德育效果,反而会影响到其他幼儿休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先安抚好其他幼儿的情绪,并且将这两名不认真午睡的幼儿叫到办公室对其开展德育。
        首先,教师要明确在午睡时间不睡觉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错误的,其次,就是还要让幼儿明白在午睡时间发出聒噪的声响,打扰到别人睡觉也是非常不礼貌的。为了让幼儿明白这两个道理,教师可以用黑布条蒙住两名幼儿的眼睛,让幼儿尝试从办公室门口走到教师的办公桌前,这个时候教师故意在幼儿的必经道路上放一个障碍物,让幼儿感觉到困难。教师就可以让幼儿思考:“刚刚你闭着眼睛专心往前走,原本是一条很顺畅的道路,走起来也没有那么困难,但是老师故意在你毕竟道路上放了一个障碍物,导致你险些摔倒,原本应该很顺畅的道路,爬起来以后连方向都找不到了对不对?那你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睡觉睡得好好的,你突然跑出来发出聒噪的声音,其实也就相当于你充当了那个障碍物,成为了影响别人休息的讨厌鬼,你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吗?”。经过简单的情景模拟,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开展德育,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让幼儿明白一个比较复杂的大道理,让幼儿亲身实地体验过之后再进行口头教育,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培养幼儿道德观念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家校联系,家校一体共建教育观念
        学前阶段针对幼儿开展德育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必经道路,也是让幼儿更好成长的有效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却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德育知识和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吸收到的内容并不同步,甚至有时候出现了明显的矛盾,给幼儿造成了较大的困扰,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在提醒教师应当和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家长同步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更加纯粹的思想环境中成长进步。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思维,教师鼓励幼儿回家之后可以种一粒花种,按时浇水施肥,观察花种的成长状况,并写一些简单的观察日记,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来说原本是培养其自然意识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家长看来,幼儿在家中种花,容易将整个阳台弄得一团乱,要求幼儿可以将花种种到楼下花坛去。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使得很多幼儿在完成教师布置下来的任务时,遇到了较大的障碍。
        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首先教师建立家校微信群,让家长全部加入到微信群中,每天定时分享一些育儿小妙招,让家长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在布置类似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先在家长群中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如果家长认为这样的教育活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师可以先尝试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果沟通不当再考虑是否采取另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家长群中分享个人的教学工作安排,以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有助于让家长转变老旧的教学思想,提高个人的教育觉悟,实现家校一体共同完成对幼儿的德育。
总结:
        幼儿教育时期应以德育理念的渗透为主。在幼儿活动中巧妙的融合德育思想,既能够端正幼儿的行为习惯,又可充分活跃幼儿的创新思维,为德育计划的贯彻落实奠定下坚固基础,适当渗透德育,也会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助力,促使幼儿教育事业得以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菊.幼儿园德育在游戏活动中的渗透[J].新智慧,2020(16):52.
[2]刘芹芹.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渗透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7):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