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芝
文水县北张乡中心校 山西 吕梁 032100
摘要: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瓶颈。学生在写作时,顿感素材缺乏。写作时,无从下笔,词语匮乏。缺少独创性。写作文只是想获得考试的高分。缺乏自己真实的一种精神世界思想和一种视觉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添加修改或者编造。学生的作文本应该“我手写我心”谈真话,诉真情。从生活中观察、领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
一、创设情境,找寻乐趣
语文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目中最精彩绚丽的回忆。但普遍学生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或者精力走出去仔细欣赏领略或者仔细体会一下自然山水间的山林鸟兽花鸟,大千世界。所以这就非常地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设一些的语文教学活动情境,让我们在课堂中大胆地去进行想象、用他的心灵世界去进行观察和尽情地去体会辽阔大自然和多彩美丽人文景观风光。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颗石头,一棵树都是风景。让中小学生们对社会生活趣事充满好奇和丰富想象,也就让作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例如: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大胆的运用想象,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经历。在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创设了想象的情境,而每个学生发会的都很尽兴,他们的演说也意犹未尽。在他们的想象中我想要什么我就有什么,想去哪就可以去哪。所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不能真正实现的,在我们想象的现实世界什么都不能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时不时地穿插写作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体会成功的成就感,有位名人曾说“想象力就是人类创新的一双翅膀。”让学生们都拥有这双翅膀,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飞翔,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无形中也爱上了这样大胆创新的写作。
二、创设情境,引入情感
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与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而将这种情感活动融入具体到作文写作中,这对作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将会有很多极大地促进帮助。融情于景,情境巧妙交融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讲说这是很具有一定的困难度的,他们虽然感受过很多来自亲情、友情等等的特殊情感,但他们脑中可能会同时出现没有完全意识到或者根本不愿意知道如何将这种特殊情感用好的文字形式表述表达出来。这就因为迫切需要专职教师的身体辅导和心理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情感的共鸣。比如:《母鸡》一课中老舍先生本来十分的厌恶母鸡,可后来,他不由的对母鸡肃然起敬。由讨厌到不再讨厌,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
最后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作者由此及彼,由母鸡引出母亲。由一个母鸡对一只小鸡的真挚爱情牵引出关于母爱这一永恒的哲学话题。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写作者的主体情感发生变化,感受他对母鸡伟大的爱和母爱。最后,归于自身,感叹我们的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三、创设情境,领悟哲理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名词名句,学习人生哲理,将这些精华的词句、名言运用到作文之中,为文章提亮增色。例如:课文中有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句话寓意深刻,我们从中感悟到:凡事只想着自己,可能暂时你会受益,但是从长远看你在失去。要想获得别人的关爱和帮助,首先自己要主动付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人人都应该永远拥有一颗充满善良、博爱宽大的内心。你可以把它作为你的人生基本信条,还可以用到文章当中。在课文中这样富含哲理,寓意深刻的语句和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记忆然后使用。再比如《落花生》一课中作者说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对于这句话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何为有用的人?”同学们激烈的讨论,都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的人说,我们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就像老师,医生护士一样,他们都是具有这种奉献精神得人;还有的同学认为:我要做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两种结合的人。做一个该奉献时就奉献,该表现自己就表现的人,既张扬而又内敛的人,既谦逊又不卑不亢的人。通过学生自己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看法,真正学懂语文,真正的运用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小学生感悟能力还有欠缺,所以需要老师从中引导,在作文教学中更需要立足课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挖掘发现内心隐藏的情感,把他表达出来,把个性张扬出来。教学活动是双方面的,既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我们要有一双敢于发现,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仅要从从课堂学习中收集可用的词句,善于使用学到的表现方法,写作手法等等。还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情感细腻,把生活感受,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呐喊出来。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教还要努力教会广大学生语文知识、领悟人生哲理,更多的是让他们体会感情,树立思想。在生活中,有观察美,发现美,实践美的能力。只有真正让广大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感知到写文字的一种乐趣,体会文字写作所要表达的哲理情感,认识到哲理情感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便有可能真正让自己的作文纸上生花、活灵活现。
参考文献:
1潘小英;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01期
2高逸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J]成功(教育);2013年04期